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
(5)“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达效果?
(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解决疑问的办法有哪些?(指名说,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等。)
2.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
4.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练习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诵,另一组听,然后进行交换。 3.指名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五、课堂总结
本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晚间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耕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
童年的纯真生活
稚子弄冰 稚子银钲 玉磬 玻璃 ↓
童年的趣事
村晚
环境:草池塘牛山
人物:吹笛的牧童 晚间乡村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并板书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先理解个别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弄懂古诗的意思,并以课件辅助理解,板书流程图直观归纳诗中脉络,提出问题并探究总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探究的思维习惯。在探究中强调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图片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但教学时间的掌握很关键,需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