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某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图 3.2 控制电路
3.3联锁、保护环节
平面磨床在加工中出现电磁吸盘吸力不足或消失时,为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不允许继续加工。因此,在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应使欠电流继电器KA常开触点,达到欠磁联锁保护。在不加工时又能单独控制砂轮与液压泵电动机运转工作,因此,在控制电路中KA(3-4)触点处并接转换开关SA1于“去磁”位置时,触点(3-4)接通来实现。如下图3.3所示
图 3.3 连锁保护
5
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由熔断器FU1、FU2分别实现适中保护。砂轮与液压泵电动机利用热继电器FR1、FR2实现长期过载保护。为了保护工件与砂轮的安全,当有一台电动机过载停机时,另一台电动机也应停止。因此,应将FR1、FR2常闭触点串接在总控制电路中。 3.4电磁吸盘控制电路
电磁吸盘又称为电磁工作台,它也是安装工件的一种夹具。具有夹紧迅速、不损伤工件、且一次能吸牢若干个工件,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但它的夹紧程度不可调整,电磁吸盘要用直流电源,且不能用于加工非磁性材料的工件。
3.5照明电路与去磁器
照明电路由照明变压器T1,将380V电压降为24V,并由开关SA2控制照明灯EL,照明变压器二次侧装有熔断器FU3作为短路保护。其一次侧短路可由熔断器FU2实现保护。
在平面磨床上加工的零件可能存在有剩磁,若零件对剩磁有严格要求,应在电磁吸盘取下工件后进行去磁处理。交流去磁器是平面磨床的一个附件。使用时,将交流去磁器插头插在床身的X2插座上,再将工件放在去磁器上处理即可去磁。
6
四、平面磨床控制电路图及其解析
4.1选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控制线路的设计大体可分为二种,分别为经验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4.1.1经验设计法的基本步骤
(1)收集分析国内外现有同类设备的相关资料,使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合理
满足设计要求。
(2)控制线路设计,一般的机床控制线路设计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
助电路的设计。
首先进行主电路设计:主要是考虑从电源到执行元件(例如电动机)
之间的线路设计。然后进行控制线路设计:主要考虑如何满足电动机的各种运动功能及生产工艺要求,包括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控制等,也就是完成正确地“选择”和有机地“组合”的任务; 最后考虑如何完善整个控制电路的设计,各种保护,联琐以及信号,照明等辅助电路的设计。
(3)全面检查所设计电路,有条件时,可以进行模拟试验,以进一步完善
设计。
4.1.2经验设计法的基本特点
(1)设计过程是逐步完善的,一般不易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但该方法简
单易行,应用很广。
(2)需反复修改,这样会影响设计速度。
(3)需要一定的经验,设计中往往会因考虑不周而影响电路的可靠性。 (4)一般需要进行模拟试验。 4.1.3逻辑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逻辑设计法,主要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工作循环,液压系统图等),
将控制线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以及主令元件的接通和断开等看成逻辑变量,并将这些逻辑变量关系表示为逻辑函数的关系式,再运用逻辑函数基本公式和运算规律,对逻辑函数式进行简化,然后根据简化的逻辑函数式画出相应的线路原理图,最后再进一步检查,化简和完善,以期获得既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
4.1.4逻辑设计法的一般步骤
7
(1)按工艺要求作出工作循环图。
(2)确定执行元件与检测元件,并作出执行元件节拍表和检测元件状态表。 (3)根据检测元件状态表写出各程序的特征数,并确定分组,设置中间记
忆元件,各分组所有程序能区分开。
(4)列写中间记忆元件开关函数及其执行元件动作逻辑函数表达式,并画
出相应的电路图。
(5)对按逻辑函数表达式画出的控制逻辑电路图进行检查,化简和完善。 逻辑设计法与经验设计法相比,采用逻辑设计的电路较为合理,
能节省所用元件的数量,能获得某种逻辑功能的最简电路,但是逻辑设计法整个设计过程较为复杂,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还必须设计许多新的条件,同时对电路竞争问题也较难处理。因此,在一般的电器控制线路设计中,逻辑设计法仅为经验设计法的辅助和补充。
4.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4.2.1平面磨床控制电路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于线路的设计我们采用的是经验设计法。其控制线路设计图4.1
图 4.1 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