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一)教师板书课题“五月的田野”,学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三)教师课件展示五月的田野的魅力景色,引导学生谈感受。
交流预设:
五月的田野多么美丽、多么惬意、多么有趣、多么神奇、多么广阔??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五月的田野,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田埂、竹管、铁锅、忙碌、喷香、清香、撒欢儿、撵鸭子。
2.学生在文中将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然后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全班进行交流。
例如:“田埂”、“竹管”可以利用图片进行交流。
“喷香”、“清香”、“忙碌”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学生自由练读词、句,指名练读。
4.学生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到《我的采蜜集》中。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组内推选一位同学汇报组内讨论结果。
2.教师进行总结:课文从对田野风景的勾勒,到对田间孩子们的描摹,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一)自读要求:出示课件
1.边读边思考: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全班交流。
五月的田野是一幅广阔的、美丽的、快乐的、有趣的??画面。
交流预设:出示课文段落及相关解释
1.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一句。“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一个“笑”字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却更表现了乡下孩子的快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自由练习怎样读才能表现田野的广阔和美丽。
2.第三自然段“光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照。可以让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的乐趣。
从“撵着鸭子”、“赶着羊群”、“为小兔拔草”的语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可以从“那里的草虫最多”、“那里的青草真嫩”体会乡村孩子们的纯朴、善良。
引导想象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会养什么?仿照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
把( ),那里( );
把( ),那里( )。
3.第四自然段重点抓“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热爱生活。
4.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
5.引导学生体会“!”中所蕴涵的快乐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文中蕴涵的情感。
三、整体回味。
(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五月的田野的喜爱与留恋,伴着优美的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月的田野》。播放音乐,出示课文文字。
(二)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能用词语说一句话。
(二)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三)指导重点字“摘”、“嫩”、“喷”的书写。
(四)学生练习生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