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关概念。
二、 本章重点、难点
1.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
2.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以及对等方式(P2P方式)的特点与区别; 3. 因特网核心部分中的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
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 4. 为什么要对网络进行分层;
5. TCP/IP五层协议体系中各层的特点及功能; 6.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等重要概念。
三、 章节练习
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2.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3.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4.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
方?
5.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6.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7.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8.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9. 试解释以下名词:实体、对等层、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
第二章
一、 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物理层
1、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层的四个特性。
2、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及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香农公式并
会进行相关计算。
3、掌握传输媒体的种类: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非
导向传输媒体(无线传输),以及各自的物理特性、传输性能和使用场合,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和基带信号的调制方法。
4、掌握四种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
特点及用途。
5、理解PCM编码技术、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T1和E1系
统的特性。
6、掌握三种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以及FTTx
技术。
二、
本章重点、难点
1. 物理层定义的四个特性及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信道三种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三种带通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2. 掌握香农公式,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3.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介质的特点; 4. 无线传输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
5.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各自的特点
及用途。
三、
章节练习
1.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2. 试解释以下名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3. 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
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 4.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 简述无线传输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 6. 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第三章
一、 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数据链路层
1、理解并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以及三个基本问题,掌握循环冗余检
验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PPP协议的功能、组成,理解PPP帧的帧格式,掌握字节填充以及
零比特填充的基本原理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3、掌握局域网的特点及拓扑分类,理解以太网的两个标准以及适配器的作
用。掌握CSMA/CD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4、理解集线器的工作特点,掌握信道利用率的若干公式,MAC层的硬件地址
及格式。
5、掌握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原理和意义,理解网桥的转发过
滤机制以及透明网桥转发表的建立过程。理解源路由网桥和多接口网桥的工作原理。
6、理解几种高速以太网的特点及用途。
二、
本章重点、难点
1. 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及方法,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2. PPP协议中用到的字节填充法以及零比特填充法;
3. 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理解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截断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争用期的长度、最短有效帧长等技术的工作原理; 4. 掌握集线器的特点以及用途,计算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5. 网桥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透明网桥、源路由网桥、多接口网桥的特点及
用途。
三、
章节练习
1.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2. 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3.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 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4.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5.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
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6. 集线器有哪些特点?
7. 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一、 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网络层
1、理解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2、理解虚拟互连网络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IP地址的分类、IP
地址与硬件地址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地址解析协议ARP以及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的工作原理及用途。掌
握IP协议首部各字段的作用和意义,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4、掌握划分子网基本原理,子网掩码的概念,使用子网时的分组转发; 5、理解无分类编址CIDR特点和原理,地址块的分配方法; 6、了解ICMP报文的种类、作用;
7、掌握因特网的主要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等)和外部网关
协议(BGP等),了解路由器的构成;
8、掌握IP 多播的概念,IP地址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了解网际组管
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及用途;
9、理解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特点、使用场合及用途。
二、
本章重点、难点
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2. 虚拟互连网络的概念及原理。基本的IP地址分类(A类、B类、C类、D
类、E类),要会判断地址类型和几个特殊的地址;
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关系与区别,以及两个地址解析协议APR和RARP
的工作原理;
4. IP数据报首部固定部分各字段的特点及用途,掌握通过路由表转发分组
的流程;
5. 划分子网思路,子网掩码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使用子网掩码求IP地址的
网络号,主机号;掌握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原理;
6. CIDR的概念、特点、工作原理、表示方法,网络前缀的概念;掌握地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