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2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0:37:25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圆柱的体积这一课,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汇报,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的还不错。但在教学这节课以前我就认为,人教版教材对这节知识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材上采用“V=SH”,圆柱、长方体都直立摆放。也就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SH。

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一定是直立摆放的,如果把侧面的那一面当成底面摆放,这时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高H,宽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R,高等于圆柱的半径R,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R×R×H,也就是V=∏R2H。(把切面当成底面来摆放也同样可以推出公式)。

事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思考,只是教材把学生的求异思维拉了回来。

不知这是不是我个人的片面考虑?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道题做错了,这节课讲了,下节课做接着错,而且错误率仍然很高。难道知识点一定要在不停的反复中才能掌握吗?如果那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做无数的题,老师的负担也要加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地将错误的知识,错误的思维方式纠正过来呢?

今年在教六年级数学时,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数学教学学生也需要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由于基础差,他们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看法。怎样才能让他们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又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呢?我先和学生融为一个集体,让他们喜欢上我,这样就建立了感情基础,在我的鼓励下,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开始尝试讲解错题时把想法和思路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指着板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交流一下。如果哪里说的不对,请同学们指出来。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比我在那里讲课听的还认真。一些错误的想法、思维暴露了出来,但也同时被纠正了过来。刚开始只是少数几个数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到讲台讲。有收效,但不是很大。怎样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呢?一份试卷讲完后不再让学生直接改,而是让他们同桌互讲自己做错的题,交流想法、思路。对于比较难的题,再让学生到黑板前讲。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错的,把正确的想法,思路说给同伴听,那么就让学生纠正了错误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掌握了知识。讲完之后,学生在改错题时,要把计算的过程或是思路写在错题旁边,判断题如果应打“x”,注明错在了哪里。学生在听别人说,自己说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识记,而且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解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错误的思维方式被纠正过来了,错误率自然也就降低了,而且一道错题再也不用几遍、十几遍的去巩固了。

错题,不能只改正错误的解法,要让学生在错题反思中,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才不会屡犯同样的错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搜索更多关于: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圆柱的体积这一课,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汇报,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的还不错。但在教学这节课以前我就认为,人教版教材对这节知识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材上采用“V=SH”,圆柱、长方体都直立摆放。也就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SH。 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一定是直立摆放的,如果把侧面的那一面当成底面摆放,这时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高H,宽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R,高等于圆柱的半径R,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R×R×H,也就是V=∏R2H。(把切面当成底面来摆放也同样可以推出公式)。 事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思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