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
亿折网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唯有多情成佳作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锦瑟(sè) .
华年(huá) .
琴弦(xuán) .
惘然(wǎnɡ) .徒闻(tú) .虎旅(lǚ) .
B.杜鹃(juān) 沧海(cānɡ) ..C.宵柝(tuò) 占卜(bǔ) ..
马嵬(wěi) .四纪(jì) .
D.晓筹(chóu) 驻马(zhù)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卢家(lú) .
蘧蘧然(jù) .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只是当时已惘然 ..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惘然:迷惘,茫然 徒闻:徒然去打听
D.海外徒闻更九州 ..
(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B.庄生晓梦迷蝴蝶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当时七夕笑牵牛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一折网
亿折网
五十弦?①锦瑟无端.?A.
?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卢家有莫愁?①不及.B.?
汪伦送我情?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待成追忆?①他生未卜此生休?①此情可..
C.?D.?
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休?..
6.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根
据
律
诗
的
特
点
,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____①__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____②__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7.下列对《马嵬》(其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8.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一折网
亿折网
(2)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秋阴不散霜飞晚,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二、一法一练——用典 《锦瑟》一诗中多处用典,或写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或写恨怀、伤感之情,或写复杂的怅惘之情。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以及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 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 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①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
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 ①此词一题“郴州旅舍”,是宋哲宗绍圣四年秦观在郴州贬所时所作。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④为谁:为什么。
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折网
亿折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 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后退隐。
(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折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