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2、 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3、 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 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1、 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 2、 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3、 用漫画的呈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大气环境保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大家知道,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
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问】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是因为一气温在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米;另一方面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现在全世界有1/3的人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会淹没许多临海城市和港口。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代农业发达的地方将退化成草原。这样荒漠化将扩大,土地侵蚀更加严重,森林退向高纬地区,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加干旱,迫使原有的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当然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将为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提问】那么人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呢? 【提问】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呢?
【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一项决议,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氟里昂等气体的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最后,还要开拓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的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过程中,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与国际间的合作。
【承转】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现在科学家观察发现,在北极、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地球的臭氧层正在不同程度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出现“空洞”,科学家正研究“补天”。
【提问】臭氧层在大气中的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讲述】臭氧层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分子,密集在离地面22—27千米的平流层,臭氧层好比是地球的“生命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圈。 【读图】2.29“南极臭氧空洞”
【材料】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深又宽,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春季南半球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相当于1毫米厚度。
我国科学家近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 【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
【讲述】人类在使用制冷设备、化学制品时间向大气排放氟里昂、氟氯烃化合物等气体。 【补充】当人类使用制冷剂、消毒剂、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溴等气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此外,自然因素也影响臭氧层,太阳黑子爆发时会产生许多带电粒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层也有破坏作用。 【展示】表格
臭氧层浓度 太阳紫外线浓度 皮肤癌患者 白内障患者 大豆 减少1% 增加2% 增加7% 增加0.6% 减产1% 【提问】通过表格总结臭氧层破坏带来影响。
【小结】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紫外线辐射还会杀死水中鱼卵和单细胞藻类,还会引起塑料制品老化、开裂。 【提问】面临臭氧层遭到破坏,我们人类的保护措施是什么? 【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小结】减少并逐步禁止氟里昂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实际联系:你是否注意过,家庭用的冰箱、冰柜、致冷剂的变化?新飞冰箱为何被称为“绿
色冰箱”?(一些制冷剂不含氟氯烃;新飞冰箱因为是无氟冰箱,被称为绿色冰箱) 展示“雨中垂钓”图,垂钓者为何钓上来的是死鱼?(分析讨论该漫画的含义) 读课文及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配以自制动画) 2.我国酸雨的分布有何特点?(展示我国酸雨分布图) 3.酸雨的危害是什么? 4.如何防止酸雨?
【承转】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是有害气体污染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提问】什么样的雨水被称为酸雨呢? 【归纳】PH<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提问】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问】大气中哪些酸性气体可形成弱酸的雨水呢?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形成硫酸性和硝酸性酸雨。
【资料】1、我国全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超标的城市为全国城市的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为16%,我国冬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二氧化硫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
2、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特点是煤烟型污染。目前,我国大气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占空气中二氧化硫总量的87%,氮氧化物占一半以上。
3、我国民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仍占90%以上,每年所消耗的煤炭中有80%以灰分高,含硫量高的形式直接燃烧。
4、我国燃煤设备以中小型为主,全国35T以下的中小型锅炉中4T以下的小锅炉占70%,中小型锅炉和众多民用锅炉是直接燃烧原煤,热效率较低,又无除尘脱硫设备,因而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
【提问】通过以上资料可知,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从何而来? 【讲述】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 【补充】燃烧石油以及汽车、飞机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提问】依据我国能源消费特点我国酸雨属于哪类酸雨?
【讲述】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因此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提问】从以上资料分析我国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
【讲述】1、我国许多城市消耗的煤炭忠高硫煤占很大比重。2、燃煤设备小而分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