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效液相色谱仪确认方案说明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紫外通道,仪器会发出一声“滴”响声,工作站界面显示绿色Ready字样,表明工作站与主机联接正常。
● 示差检测器与工作站联接:打开示差检测器及连接器,打开工作站示差通道,工作站界面显示绿色Ready字样时,表明示差检测器与工作站联接正常。
● 打印机与工作站联接:打开工作站中任意一份数据,添加到报告模板中,点击打印,查看打印机是否能正常打印数据报告。
● 紫外工作站对仪器的控制:点击排气、清洗程序按钮,查看仪器是否能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排气、清洗管路;点击柱温箱控制按钮,查看柱温箱温度显示是否能正常升温;点击泵控制按钮,查看泵是否能正常开启;点击基线归零按钮,查看基线是否能归零。
● 示差工作站对示差检测器的控制:点击检测池冲洗按钮【RID(检测器A)R.流速开/关】,查看示差检测器上冲洗灯(R flow)是否亮起;点击检测器平衡按钮【平衡RID(检测器A)】,查看工作站中基线是否出现平衡峰;点击检测器归零按钮【检测器A零点】,查看工作站中基线是否能归零。
9.1.3 Auto Validation 9.1.3.1 确认项目: ● 波长准确性检查 ● D2灯能量检查 ● 输液稳定性的检查 ● 调温精确度的检查 ● 吸光度的准确度的检查 ● UV-VIS检测器基线漂移的检查 ● UV-VIS检测器基线噪声的检查 ● 压力极限的检查 9.1.3.2仪器与设备: 名称 阻尼管 9.1.3.3 测试条件: 流动相:已过滤的纯化水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0nm
型号/规格 / 编号 228-18871-91 是否在有效期内 /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柱温:35℃ 流速:1.0ml/min 9.1.5.4测试方法和步骤:
●将A、B、C、D流路放入纯化水中。 ● 装入阻尼管。
● 选择输液方式(梯度洗脱),设定流动相流速、紫外检查波长、柱温。 ● 色谱柱、检测器平衡。
● 按液晶控制面板上VP键,显示VP/TOP界面。在VP/TOP界面上按F3[VALID]键,选择第3项,按Enter键,显示Auto Validation 界面。
● 按F1[START]键,Auto Validation开始,流路B开始清洗。
● 等待清洗结束,切换至下一界面,依次开始波长准确度检查、D2灯能量检查、输液稳定性的检查、调温精确度的检查、吸光度的准确度的检查、UV-VIS检测器基线漂移和噪声的检查、压力极限的检查。
● 结果检查:检查结束,输入界面右显示的各检查项目的编号(数字键),可显示检查结果。 《实验所需试药及试液制备记录》见附件三 《Auto Validation记录》见附件四 《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确认记录》见附件五
运行确认合格之后要填写《阶段运行确认表》见附件六
9.2性能确认:考察仪器运行的可靠性、主要运行参数的稳定性和结果的重现性。 9.2.1 流量准确度:
9.2.1.1仪器与设备:秒表、阻尼管。 9.2.1.2 测试条件: 流动相:已过滤的纯化水 柱温:35℃
9.2.1.3测试方法和步骤:
分别设定流速为0.2ml/min,0.5ml/min,1.0ml/min等值进行校验,这些流速覆盖了实验室使用的流速范围。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流出口处分别用已称定重量的称量瓶准确收集流动相,用秒表计时10分钟,不同流速各测量3次,称量完成后用天平称定称量瓶和水的总重,计算得出流速是否准确。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9.2.1.4合格标准:
流量设定值(ml/min) RSD (%)应小于 《流量准确度确认记录》见附件七 9.2.2 进样量准确度:
9.2.2.1仪器与设备:1.5ml试样瓶(HPLC专用)、天平、1000μl移液器。 9.2.1.2 测试方法:
使用装入试样(已过滤纯化水)的1.5ml试样瓶,测定进样量为50μl的10次注入动作的注入前和注入后的重量,由重量差计算进样量准确度。 9.2.1.3测试步骤:
● 在工作站上设定运行方法的运行时间为3分钟。
● 用移液器移取1000μl已过滤纯化水,加入到1.5ml试样瓶中,用天平精密称定。 ● 将试样瓶置于样品架1(左侧)的1号位置上。
● 按液晶控制面板上VP键,显示VP/TOP界面;在VP/TOP界面上按F3[VALID]键,选择第2项,按Enter键,显示Performance Cheek 界面,输入数字10,按Enter键,显示Injection Vol界面。
● 输入称定的试样瓶+1ml水的重量数值,按Enter键;按F2[EXIT],开始注入,切换至下一画面。
● 等待注入完毕,取出试样瓶,用天平精密称定剩余重量。
● 输入剩余重量数值;按F2[EXIT],计算进样量准确度,显示是否合格的判定。 9.2.1.4合格标准:±2%以下。 《进样量准确度确认记录》见附件八 9.2.3 温度准确度:
9.2.3.1仪器与设备:温度计、秒表。 9.2.3.2测试方法和步骤:
将一经过校验的温度计放入柱温箱(水银头紧密接触加热块),分别设定柱温箱温度为30℃, 35℃,40℃等值进行校验,这些温度覆盖了实验室使用的柱温范围。待测温仪指示温度稳定后,记录温度显示值,每隔10分钟测一次,每个温控点测定1小时,求出平均值。设定值与平均值之
0.2 3% 合格标准 0.5 3% 1.0 2% 专业知识分享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差为设定值误差△T,6次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控温稳定性误差Tc。 9.2.3.3合格标准:
温度设定值 (℃) 温度设定值误差 控温稳定性误差 《温度准确度确认记录》见附件九 9.2.4 紫外检测器的基线漂移与噪声 9.2.4.1仪器与设备:阻尼管。 9.2.4.2测试条件: 流动相:已过滤的纯化水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0nm 柱温:35℃ 流速:1.0ml/min
9.2.4.3 测试方法:在基线稳定后测定30分钟的基线漂移和5分钟的基线噪声。 9.2.4.4 测试步骤:
● 将阻尼管安装好,将流动相装入。
● 按液晶控制面板上VP键,显示VP/TOP界面。在VP/TOP界面上按F3[VALID]键,选择第2项,按Enter键,显示Performance Cheek 界面。 ● 输入数字9,按Enter键,显示Drift/Noise界面。
● 按F2[EXIT],在流量1ml/min,温度40℃,波长250nm上调温开始,切换至下一画面。 ● 等待基线达到稳定状态(约1小时),基线稳定时,切换至下一画面。 ● 开始自动测定漂移,测定30分钟的基线漂移后,切换至下一画面。 ● 按F2[EXIT]时,漂移测定消除,开始噪声测定。 ● 测定5分钟的基线噪声后,切换至下一画面。
● 按F2[EXIT]时,噪声测定消除,显示漂移/噪声的测定结果是否合格的判定。 ● 按F4[SAVE]记录测试结果。
专业知识分享
可接受标准 30 35 |△T|<2℃ TC ≤1℃ 4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