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火灾自动报警施工组织设计
六、 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6.1.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特殊工序过程监控与跟班面检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 6.1.1.施工前技术质量交底和施工中的复检
工程施工前,技术部门要对整个工程技术质量要点的关键问题向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等作一个全面交底。在分项施工前,由工长负责向班组长,班组长向各班组成员进行交底,并以书面形式为主,未经交底不得施工。对关键部位,工长要负责现场核实、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1.2.生产会议和质量会议制度
在定期或不定期的生产会议上,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坚持工作安排。定期召开专题质量会议,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检人员提出质量动态报告,研究制定质量工作计划和对策。
6.1.3.对专业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核
对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所有特殊专业工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必须进行事前审核。对经技术培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安排相应工作。
6.1.4.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配合土建施工,应通过协调解决生产配合中的问题,安装要满足土建计划并保证工程质量,在现场配备专职质检员,隐蔽工程验收时实行土建安装联合验收。
6.1.5.坚持样板引路
对质量要求较高、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部分,应先做样板和试验,经检查确认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6.1.6.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收集为一式四份,其中必须有两份原件。使用广东省统一表格填写。工程技术档案分两大类。
第一类为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其中主要包括: 1、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2、材料检验报告、合格证。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其它各项验收记录资料等。
第二类为工程质量管理资料,其中主要包括: 1、技术质量交底; 2、工程施工日记; 3、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4、质量问题处理报告;
5、有关新工艺、新材料的资料等。
6.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以项目领导小组为首的技术质量管理监控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岗位、落实责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作全面的控制。
技术交底分三级进行,做到层层落实,互相监督、坚持技术交底的同时,交底质量标准,使层层都明确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收集整理好各种技术资料,资料应齐全,数字准确,设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档案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内业人员的作用,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为准绳,调动全员力量,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施工过程种的跟踪检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三检制”,每道工序都有检查、有记录、有评定,做到上不清,下不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按ISO9002标准,对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的控制。
6.3.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对照有关通病认真审阅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设计协商解决,在施工前从图纸
中消除隐患,详述如下:
6.3.1.配管及线槽安装的质量通病 1、预埋线管阻塞 1)、现象
穿线困难或无法穿线 2)、原因分析 杂物进入管线 3)、防治措施
a)、电管敷设前检查管内有无杂物。
b)、电管敷设完毕后及时将管口进行有效的封堵。不应使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应采用束节、木塞封口,必要时采用跨接焊封口。箱、盒管口采用镀锌铁皮封箱。
c)、多弯及长管预穿铁丝以便穿线。 2、电管弯头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1)、现象 弯头过多或弯扁度超标,影响穿线。 2)、原因分析
未按规范设置电管弯头数量,工人操作水平不高。 3)、防治措施
电管敷设中弯头超过3个(直弯为2个)时,必须设置过路盒。电管弯曲施工,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电管则不小于10倍),电管弯扁程度不大于电管外径的10%。
3、电管过墙(楼板、地板)不规范 1)、现象
不加套管或套管长短不符合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或操作者施工不规范。 3)、防治措施
电管穿过墙或楼板、地板必须外套金属套管,过墙套管长度与墙等厚,过地板、楼板时,下口平,上口高出地板5mm。
4、电管进箱、盒的质量通病 1)、现象
进箱、盒电管不顺直;进箱、盒管段长短差异大;管与箱(盒)连接不牢固。 2)、原因分析
施工者未按规范要求操作。 3)、防治措施
a)、电管进箱(盒)应顺直,不应倾斜进箱(盒)。
b)、暗配的厚壁钢管与箱(盒)连接采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盒)内壁3~5m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