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展数学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开展数学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江苏省泰兴市大庆路小学 薛跃东
摘要: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将内部言语进行转化的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阅读教材,引领学生阅读成长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学习的根本依据,所以要我们确立“抓阅读教学教材是根本”的思想。
1、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尤其是读图和数学符号能力差,教师要用讲读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图,以及图中所蕴含的数学内容,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做到“图文并读”,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2、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然后再让他们学会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要求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对表述它们的语句进行多种方式的重点读,做好反复推敲之功,帮助学生彻底弄清结论成立
1
的每一项要素,准确把握其内涵。
3、联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如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让学生通过相同分数相加和的简便运算,推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自主阅读,推想出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最后归纳出分数乘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二、以课外读本为载体,拓展阅读宽度
组织学生自主订阅《小学生数学报》。一开始,考虑学生年龄比较小,独立阅读能力弱,可以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或补差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在探究性学习课上主要是以《小学生数学报》和《拓展读本》等课外书籍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乐园:报刊里有数学家科学家的介绍,有对生活事件、现象的解释,有学习方法指导,有同年龄孩子的学习体会。长时间坚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了,有一些学生就会不满只读这两种数学课外读物,渴望阅读更多的数学读物。这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其它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小灵通》、《小学生数学学习》等。从阅读中孩子们能找到许多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步提高,现在孩子们每周都盼望着探究性学习课的到来。
三、营造氛围,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1、从有效阅读角度考虑,老师在课前要精心选择阅读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安排、自我阅读。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加入到他们的阅读中去,和他们交流感想,解疑答难。
2
2、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这也是一种加强课外阅读,提升数学素养的好办法。充分利用图书角这个资源,把数学课外阅读书籍请进书架,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进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一是举行“讲数学家故事”比赛、“巧算二十四点”比赛、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数学小论文、小日记、编数学故事的比赛等。二是举行“阅读成果展示会”,指导学生们将阅读的体会、经验,以及总结的学习方法,用童话剧、快板、相声、小品等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也让平时学习并不出色的一些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找到自信。
4、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一是记下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记录在阅读中的感悟和发现,三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把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类,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
5、发动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像语文一样进行“亲子阅读”。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丛书作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把从阅读中学习到的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等知识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让大家分享他的发现、探索的喜悦,让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孩子的自主行为,从“要我读”到“我想读”和“我要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数学阅读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