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8.1.8 对已埋监测设施应按设计要求认真进行观测,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和 分析,若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应马上上报,并随后提供书面监测报
告。
8.1.9 除用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外,还应重视和加强日常人工巡视检查工作。
8.2 监测设施埋设要求
8.2.1 水准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水准点一般埋设在渠坡表面和渠顶,要求埋设不锈钢标点。
(2) 对于混凝土面板、砌石联拱和混凝土六方格护坡,各水准点可
直接钻小孔,填入水泥浆,插入水准标。
(3) 对于植草护坡及换填土,则采取人工挖小坑填入水泥砂浆固定
水准标。
8.2.2 工作基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应建在工程影响范围以外稳定安全的位置, 并注意日常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2) 各工作基点测墩应坐落在膨胀土大气剧烈影响带之下土层,一
般要求基坑开挖深度不小于 2m,基坑底部面积不小于 0.6m ,开挖到位后应 立即浇筑钢筋混凝土测墩,其墩体结构形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范》(GB12897-2006)建造。
2
(3) 各工作基点建完后,应用红色油漆印刷醒目的编号和标志。
8.2.3 水平位移测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采用简易混凝土观测墩,各墩顶设置强制对中底盘,底盘在安
装时应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 10\。
(2) 渠顶部位测点可挖坑浇筑混凝土观测墩,一级马道上测点一般
29
直接将测点浇筑在路缘石旁。
(3) 对于永久性观测墩要求造型美观,外表涂白色高级防水涂料,
并标明醒目的测点编号。
8.2.4 测斜管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测斜管一般可布设在坡顶或马道部位,在保护层或覆盖土开挖 之前进行钻孔埋设,钻孔时尽量不加水,钻孔直径 110mm,孔深应达到下一
级马道或底板对应的高程以下 5-10m。对典型部位的测斜孔需进行地质编
录。
(2) 测斜管在安装前应逐根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应严禁使用。安装
时要使测斜管导槽分别垂直和平行水流方向,不得偏扭,测斜管的连接要
使导槽对齐,防止扭偏。用环氧树脂和铆钉固定各导管接头,测斜管的底
部,必须有密封端盖。
(3) 测斜管安装完毕,采用导管由孔底向上回填水泥浆,或用细砂
进行密实回填,孔口 1.5m 范围用粘性土密实回填。
(4) 在保护层开挖及护坡结构施工时,应对测斜管严加保护,测斜
管周围保护层必须用人工方式开挖,并对测斜管管口进行封口保护。
(5) 若该部位需铺设土工膜,必须将土工膜开口与测斜管粘接牢固。
(6) 各测斜管孔口均需设置永久孔口保护装置。
8.3 现场观测要求
8.3.1 对垂直位移测点观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各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其闭合差不得大于国家相关技术规定。
(2) 各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建完,应待其充分稳定后,再引测渠系高
30
程,之后应每年检验 1—2 次,校核其稳定性。
(3) 各测点埋设完毕并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测取初始值。正常情况
下,初期一般每天观测 1 次,开挖结束后每 5 天观测一次,但在重点部位
或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3.2 水平位移测点观测要求如下:
(1) 水平位移可用测距仪进行相对位移观测,其观测精度要求优于
3mm,观测时严格按所选生产厂家测距仪观测规程和测量方法进行操作,每
次观测尽量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
(2) 各测点埋设完毕 10 天以后,测取初始值,初始值应在最短的时
间内独立观测 2 次,取其平均值。正常情况下,初期一般每 1—2 天观测 1
次,开挖结束后每 5 天观测一次,但在发现异常现象或重点部位应有针对
性地加密测次。
8.3.3 测斜管观测要求如下:
(1) 观测时,用测斜仪测头分别按 x,y 方向从测斜管底部自下向上,
每隔 50cm 测读一次,逐次测定。每个方向观测应平行测读两次,正测完毕
后,需进行反测。取正、反方向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常数进行计算。
(2) 仪器读数操作程序、规程和测值计算方法应严格按厂家仪器说
明书要求执行。
(3) 钻孔测斜管安装完 1 天后开始观测。最初 1~2 天观测 1 次,待
仪器读数达到初始稳定状态,并稳妥确定初始值后,定期进行观测。渠道
开挖和换填期间,宜每天观测一次,之后可 5 天观测 1 次,但在发现异常
现象或特殊情况下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4 人工巡视检查要求
31
8.4.1 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由熟悉工程并具有实践经 验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8.4.2 巡视检查前应根据膨胀土渠段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巡视检查制 度,规定巡视检查的时间、部位、内容和要求,并确定巡视检查路线和顺 序。
8.4.3 巡视检查分为施工期人工巡视检查和运行期人工巡视检查。施工期 巡查一般每日 1~2 次。
8.4.4 主要检查项目为:
(1) 膨胀土渠顶有无裂缝和异常变形、截水沟有无堵塞和破损; (2) 渠坡或护坡有无裂缝、隆起、滑动、塌坑、错断或渗水、冒水
等现象。
8.5 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8.5.1 监测资料整理与整编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在安全监测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施 工形象,监测仪器周围的开挖记录,每日的气象情况以及工程中出现的各
种异常现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并在相应的观测记录中作必
要备注,以便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之用。
(2) 应做好所采集数据和人工巡视检查情况的原始记录,记录应采
用标准的固定格式,数据和情况的记载应准确、清晰、齐全。
(3)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做好原始监测数据的记录(录入)、检验
数据的正确性,计算各项监测物理量、填写相关的表格、绘制相关的曲线
和图,初步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规律性、判别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及其它
应作的日常资料整理工作。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