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包容性的城市设计

包容性的城市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5:41:07

文献阅读——《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

序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无序蔓延等现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地,城市交通进一步恶化,应采用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遏制城市盲目扩张,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考虑到人们人文需求,挖掘、设计出更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空间。因此我选择了《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和《寻找失落空间》这两本书阅读,希望对以后的理论学习有所帮助。

《包容性城市设计—生活街道》这本书第一部分对老年人上年纪后对室外环境感受上的不断变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进而讨论了现有的室外环境的各种特性是如何帮助或阻碍老年人使用和享受室外环境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生活街道”模型的六种设计原则,并对这六种原则展开论述。作者引用了大量带附注的总平面图、图片和线图,向读者展现了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等级的设计特征——包括街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细部。第三部分指出“生活街道”是包容性设计的最终目标,并对此进行了概念拓展。无论年龄多大、身体状况如何,人们都能够轻松地了解和使用按照“生活街道”原则设计的室外环境,这就是我们一直致力于追求创造的真正具有持久性的包容性社区。

读了本书之后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的概念比较感兴趣,下面谈下我对它们的理解。 紧凑型城市

在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提出“紧凑型城市”概念,(即高密度、混合使用的城市),在现有城市土地上进行集约化发展,包括对棕色地域(工业用地)的重新使用,在靠近交通节点、交通设施的高密度地区做新的开发。紧凑型城市的政策后来被包装成“城市复兴”概念,政府力图通过城市复兴政策减缓广泛宣传的反都市化趋势,在棕色地域被重新开发后,政府鼓励人们重返这些更高密度的城镇和城市。因此,建筑师和规划师的任务就是创建“可持续住区”和“可持续社区”,鼓励那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的设计,让人们愿意在那里长期居住,并以此为傲。

可持续社区

可持续发展社区为所有人提供了质量良好的生活,并为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提供了安全舒心的环境。政府在政策上高度承认高品质设计是可持续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高品质设计?书中提出了高品质设计的七个设计原则,包括“场所具有自我特征”、“公共和私人场所明确分开”和“居住社区应带有有吸引力的户外场所”等,设计师还应知道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有什么(例如,有便利的通路,混合用途,吸引力,安全性,社区感和健康环境),书中还提到关于设计导则问题,一些具体的设计导则可以明确地指导设计,但是大部分导则却是空泛的,难以应用到实践中。高密度的社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不仅仅考虑内部和外部功能,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要考虑建筑风格和细节,以及外部场地、停车场的布局等。

包容性设计

生活街道与包容性设计的概念相辅相成。包容性设计是指无论使用者的年龄和健康如何,我们的设计产品、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都应该可以适合他们使用。

生活街道

书中提出了“生活街道”这个概念,它旨在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包容性的设计,也是包容设计概念的自然外延,可扩大到社区尺度、甚至是村庄城镇的范围。它是在可持续政策正不断发展,公众对可持续社区的需求日益壮大的历史环境下提出。 书中认为生活街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1. 当居民们变老时,可以在此生活得很轻松很愉悦,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继续住在家

里。

2. 它具有包容性,包括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内的所有社区成员都可以轻松且愉悦地在这里生

活。

生活街道有助于可持续社区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包容性。可持续街区应提供人人平等的机会和机遇。包容性设计是指无论使用者的年龄和健康如何,我们的设计产品、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都应该可以适合他们使用。

问题的提出:生活街道——为什么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和残障人士进入主流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书中研究对象是老年人和一些残障人士,研究在现在老年化社会应如何为老年人设计出好的室外环境,也就是生活街道应该做成什么样子,书中所关注的居住社区的所有室外环境特征有,街道网、形状和类型;开放空间;路口;材料和路缘石;街道及人行道的宽度;座椅和指示牌等街道小品。通过调查研究老年人对社区街道是如何感知,及其住在社区中常遇到的问题,总结出生活街道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得出生活街道应该是怎么做。

解决问题:生活街道——怎么做

生活街道的环境设计中有六项设计基本原则:即街道空间的熟悉性、易读性、独特性、可达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并针对这六项设计做一一的解析和就如何创造具有这六项原则的街道空间提出设计的策略及手法。

一、如何创造具有熟悉性的街道空间:

1. 街道、开放空间和建筑物是长期、逐渐建立起来的。

2. 3. 4. 5.

任何改变,都是小规模的、渐进的。

新规划、开发应采用地方形式、风格、色彩和材料。 街道样式应富有层次,包括主街、辅街、小巷和便道。 场所和建筑应按照老年人熟悉而易理解的原则设计

6. 建筑物和街道小品应按照老年人熟悉而易理解的原则设计 二、关于如何创造具有易读性的街道空间:

1.以合适的街区尺度为基础,街区应布置在不规则的道路网络中 2.街区宜采用较小规模,尺度控制在60-100米之间 3.街道互相连接良好,短小且狭长。

4.场所和建筑的功能和入口都应清晰可见、明确不含糊。

5.标志应采用现实风格的大图案和大符号,用清楚的颜色与背景进行对比。 6.街道小品和其他潜在的不易察觉线索应设置在适合关键点和视觉的终端等 三、关于如何创造具有独特性的街道空间:

1. 具有本地化特征;

2. 有多种城市和建筑形式;

3. 具有各种小型的非正式的、受欢迎和易理解的本地开发空间,他们应带有多种活动功能和特征;

4. 多种开发空间,例如公共广场、村镇绿地和公园;

5. 用不同的地方风格、颜色和材料来组成街道、场所、建筑物和构筑物; 6. 带有各种各样历史性的、城市性的、独特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7. 多种充满兴趣和活动的地点;

8. 美学特征要素和使用特征要素并存,例如树木和街道小品并存。 四、关于如何创造具有可达性的生活街道:

1. 土地使用的混合性;

2. 在住宅周边500米以内设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食品店、邮局、医务室、绿

色空间(如绿化区。街道绿化带等)、公共卫生间、座椅和交通站等。

3. 在住宅周边800米以内设置次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开放空间(公园小片绿地、

娱乐用地、公共广场)、图书馆、礼拜堂、社区娱乐设施和公共卫生间、座椅等; 4. 建筑入口要明显且易于辨认;

5. 在地下层设置入口,且加设坡道; 6. 每隔100-125米设置公共座椅;

7. 街道连接调理清晰,其交叉口简单明了;

8. 当设计无法避免存在较小高差时,应采用徐缓的坡道而非一两个小台阶;当设计无

法避免存在较大高差时,要设置明显标识及防护设施,设置栏杆和防滑、防炫表面; 9. 人行横道和公共卫生间要布置在地面层上;

10. 入口门重量要小于2公斤,门把手应采用横杆形式而非球形,以便于体弱的老年人开启。 五、关于如何创造具有舒适性的生活街道:

1. 给人一种平静,包容的感觉;

2. 采取老年人熟悉的建筑形式和他们可辨认的设计手法;

3. 开发空间应有适当的大小,应安静而远离机动车,并配有座椅、路灯、公共卫生间

和遮蔽所; 4. 设置次要道路,从而为人们提供远离拥挤人群和交通的替代路线; 5. 设置行人专用道,阻止车辆通行,从而保证行人安全; 6. 7. 8. 9.

利用声音屏障(如植物和围栏)来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干扰; 设置封闭的公共汽车候车室,内部配有座椅,并采用透明的墙壁或大而明亮的窗户; 设置封闭的电话亭;

每100-125米设置坚固的带有靠背和扶手的公共座椅,座椅应有隔热材料制成;

10. 普通的公共卫生间应设在地面上,靠近周围建筑群,同时保证路人可见。 六、关于如何创造具有安全性的生活街道:

1. 混合使用功能;

2. 建筑物的门和窗面向街道;

3. 自行车道通过明确的标志从人行道分离出来;

4. 通过树木、路面停车场或自行车道将行人与机动车相分离;

5. 在十字路口设置两端带有视觉和听觉信号的可控信号灯,将其通行时间设定为确保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通行的足够时长;

6. 在人行路及十字路口采用清新的颜色和材质对比来设置车辆减速措施; 7. 设置宽敞的人行道,并保证其维护良好、干净清洁;

8. 路面铺装材料应平整无反射,应通过清晰的颜色和肌理与墙体、自行车道以及

车辆减速带形成明显的对比;

9. 路面铺装应平坦、顺畅、防滑;

10. 格栅和排水沟的孔洞应该比手杖及鞋跟的尺寸小,以防陷入;

11. 应种植叶片较小的树木,防止树叶下雨淋湿后粘连在路面上造成湿滑路面,引

起老年人滑到; 12. 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应避免造成人行道上极暗和极亮的对比区域; 13. 为有视觉障碍的人提供足够的街道照明;

设计策略应用于实践:生活街道——未来是如何

书中给我们指出设计指导建议在何时何地能够应用于实践;在工作和实践中哪类人能够对使用这些建议负责以及他们应持有的方法和原则。

显然,实现“生活街道”的最理想模式是创建整座新城及定居点,但新建社区在所有的规划实施中所占比例不大;实践中对于能够应用在城市住区的重建和再生过程中的设计策略其实也很需要。作者根据对新建城市居住区或定居点“生活街道”有17条建议,它总结概括了适合老年痴呆症患者使用生活街道的重要特征。同时作者还对这些策略可以应用于哪些设计做区分,如新建城镇设计、新城市扩容,可持续住区、私人或社会的大型房屋发展计划。 作者建议在设计早期阶段就应用这些设计策略,其中那些与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和街道网络形状相关的设计策略只能在早期阶段应用,而其他诸如人行道和公路的设计策略则需要在详细规划阶段考虑,涉及街道小品等更细层级的设计策略则可以再施工图设计阶段考虑实施。

总结:生活街道的评价

生活街道的研究了解到老年人对室外环境的观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这是研究“生活街道”策略的最终目标。同时它还使老年人保持独立——“在原处居住”,在它的指导下,新建或改建的居民区为老年人能继续走出去、利用当地的设施,在居民区内部与人交流提供了可能。在包容性设计方面,“生活街道”有助于创造面向所有人开发的环境。在可持续社区建设方面,生活街道有益于涉及社会可持续性的方方面面,同时支持用步行和自行车替代机动车设施,有利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达成。同时对痴呆症老人做研究方面积累经验,提供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方法,最后生活街道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变现有行业内不良的设计态度,我们不应该持所谓的“现代建筑决定论”,建筑师试图去塑造和改变人类行为的观点,而是我们应该是设计出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室外环境去适应人们生活需要生活习惯,这才是包容性城市设计所应该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法——一种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技能的方法,同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分析以往案例中成功和不成功的情况,进而提出具体解决策略的方法。

文献阅读——关于城市“失落空间的再设计”

一、失落空间的定义:失落空间是令人不愉快的、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二、失落空间起因:

1. 对汽车依赖性的增加 2. 设计中的现代主义运动 3. 用地区划与城市更新 4. 公共空间私有化 5. 改变土地用途

三、失落空间的再设计

关于失落空间的再设计书中有以下几点意见:“城市设计应该将城市片区的室外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强调其组群和序列的关系,而非将其作为独立的单元考虑;”

“环境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单体建筑应融入其外部的公共空间之中,以使城市的空间形态不会因为城市用地区划和主观的交通系统的分割而沦为牺牲品;”

“没有可以孤立存在的建筑,而且无论多么伟大的建筑设计都无法摆脱其所在区位的城

搜索更多关于: 包容性的城市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文献阅读——《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 序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无序蔓延等现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地,城市交通进一步恶化,应采用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遏制城市盲目扩张,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考虑到人们人文需求,挖掘、设计出更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空间。因此我选择了《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和《寻找失落空间》这两本书阅读,希望对以后的理论学习有所帮助。 《包容性城市设计—生活街道》这本书第一部分对老年人上年纪后对室外环境感受上的不断变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进而讨论了现有的室外环境的各种特性是如何帮助或阻碍老年人使用和享受室外环境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生活街道”模型的六种设计原则,并对这六种原则展开论述。作者引用了大量带附注的总平面图、图片和线图,向读者展现了室外环境设计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