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报告 - 图文
4)其他为绿色粮地块
4、工程计划总投资:485.51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90天。
第四部分 项目概况
一、奈曼旗情况介绍 : 1、地理位置: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东经
120°19′40″—121°35′40″,北纬42°14′40″—43°32′20″之间。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接壤,西与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相邻,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面积8137.6平方公里。
2、气候特征
奈曼旗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0℃-6.5℃。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无霜期平均150天左右。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4.1米/秒。
3、地形地貌
奈曼旗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奈曼旗南部属于辽西山地北缘,浅山丘陵,海拔400~600米,以构造水蚀为主,连绵起伏,沟谷纵横;中部以风蚀堆积沙为主,沙沼带呈东西走向各2条。中北部平原属于西辽河和教来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全旗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高度450米。
4、水文特征
奈曼旗水源充足,河网密布。全旗共有七条河流。北有老哈河、西辽河,中部有叫来河、孟可河,南部有 牤牛河、杜贵河及柳河的支流。
5、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奈曼旗总土地面积12206400亩,其中农用地面积7360671亩,占总土地面积60.3%;建设用地面积507277亩,占4.16%;未利用地面积4338452亩,占35.54%。
1)农用地中,耕地1971345亩,占总土地面积16.15%;园地29491亩,占0.24%;林地3610200亩,占29.58%;牧草地1410909亩,占11.59%;其它农用地338726亩,占2.78%。
2)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18944亩,占总土地面积0.16%;农村居民点用地353236亩,占总土地面积2.89%;独立工矿用地10469亩,占总土地面积0.09%;交通用地31729亩,占总土地面积0.26%;水利设施91872亩,占总土地面积0.75%。其它用地1 027亩,占总土地面积0.01%。
883017亩,占总土地面积7.23%;荒地
3331282亩,占总土地面积27.29%。其它用地124153亩,占总土地
面积1.02%。
未利用地中,沙地
6、水资源
境内主要河流6条(老哈河、西辽河、教来河、杜贵河、牤牛河、柳河),水资源总量6.7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5.92亿立方米、地表水1.45亿立方米。共有水库34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10座,小2型水库19座),设计总库容3.46亿立方米。防洪工程分为3大防洪体系,即西辽河防洪体系、教来河防洪体系、南部山区防山洪体系。全旗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7万亩。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基础设施条件
1、、项目区周边村级公路是项目区主要的对外交通,区内已开发的土地区块只有简单的土路,其路面坑洼不平,比较布局较整齐,待开发项目区没有内道路,现在已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建成纵横交错、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
2、其他的交通基础条件是京通铁路、通辽赤峰高速、111国道贯穿奈曼境内,西乌穆沁旗至阜新地方铁路正在建设阶段。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180公里之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境内“六横四纵”公路主网络基本建成,全旗道路通车里程达3072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全部通等级路、通客运班车。
3、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现状无任何灌排系渠,区内灌溉主要依靠的是天然降雨。开发土地后自主建设灌溉系统,是项目开发后主要的灌溉水源。
4、电力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已开发的田地内农村电网建设均已基本完成,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没有开发的项目内还没有线路,好在所在的村有10KV线路通过,电力充足,可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用电以及实施项目建设用电的需要。
5、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周边土地以栽种玉米为主,主要是旱地。 6、其他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均为集体所有,现已经流转到公司名下,有利于土地开发的实施;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第六部分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一是项目区主要为沙丘,遇暴风易发生沙土流失;二是季节降水太低,易干旱;三是项目区内缺乏农田排水设施和道路运输系统;四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经济实力有限,资金短缺,项目区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低效益状态下运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2、主要对策
通过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一是通过土地开发,将项目区沙地改良开发为水田,种植作物,预防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产出率,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三是完善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和优化灌排体系,修建排水渠道等水利设施;四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资金投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改善我们的农业生产环境。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加快项目发展。
第七部分 水土资源分析
一、供水量分析
开发项目区内主要规划为耕地,项目区内人蓄饮水采用自主打深水井,水资源平衡分析主要考虑农业用水需求。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内可利用水源主要是井水,项目区可利用地下水源较为充沛。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作为农作物灌溉用水,相对采用地表水而言,成本会有所提高,且地下水温度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其次由于项目区内地下水丰富,即使遇上大旱之年,灌溉水源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本项目区内地下水是我们以后生活及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
二、灌溉设计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半湿润地区,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85%;作物种植以旱地为主情况,灌
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项目区为干旱区,并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为确保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确定项目区水田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85%。
三、 灌溉方式分析
项目区农作物水田主要是种植水稻,根据项目区的水源条件,水田采用渠道自流灌溉,潜水泵抽灌方式,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
四、需水量计算
目区土地开发主要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和改善耕地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因此主要考虑农田灌溉需水量。
1、灌溉定额的确定
项目区开发主要为水田,水田主要以种植水稻,根据当地的灌溉制度和习俗,按水量平衡的原理逐月分析计算确定各作物的净灌溉定额,然后按区域作物组成、复种指数等求得区域内作物灌溉定额:
水稻作物灌溉用水制度见下表:
典型年水稻灌溉定额年内分配表(P=80%) 单位:立方米
农 作 物 各 月 灌 溉 用 水 量 作物名称 四月 247.62 0 五月 139.18 0 六月 29.99 七月 28.55 八月 28.43 九月 28.65 33.28 十月 0 用水量 合计 502.42 早(中)稻 晚稻 127.13 156.63 136.55 18.24 471.83 根据上表信息,结合本地的耕作基本模式,项目区内水田年需水量为974.25立方米/亩(毛灌溉定额)。
2、灌溉需水量计算
根据前面所述的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内居民及其农户所养牲畜主要利用地下水。对于本项目区需水量计算,可只考虑农业灌溉用水,相应可供水量也只计算可供农业灌溉的水量,其它水源不计算入内。根据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内开发的耕地只有水田,对灌溉水田进行水资源分析并采取相应供水工程措施。
项目区开发后新增耕地面积为4180亩;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M需=m*A/n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