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管题库2015
前,应 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到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逐台办理使用 登记手续。 ( √ )
9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 )
94.对储存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 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可直接排人大气。 ( × )
95.容积大于5 m。的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属于第二类的压力容器。 ( × ) 96.容器内的主要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气相空间(非瞬时)大于 0.025 m3,且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 MPa时,在管理上也按压力容器进行。 ( √ )
9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问一般不宜装设截止阀门。 ( √ )
9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中压及高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 2.5级。 ( × )
9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人员,应加强对液面计的维护 管理,保持完好和清晰。 (√ )
10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液氧罐的操作人员,严禁使用带油脂的工具和 防护用品。 ( √ )
101.《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必须专用。只允许充装与钢印标记一致的介质,不 得改装使用。 (√ )
102.气瓶充装站只要具备相当规模,未办理注册登记的,也可以从事充装工作。 (×)
103.《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超量的气瓶不准出厂。 ( √ ) 104.《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有专人对气瓶逐只进行检查, 确认瓶内气体并做好记录。 (√ )
105.可以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 (× 10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不允许瓶对瓶直接倒气。 ( √ )
10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 (√ )
10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瓶装气体和气瓶经销单位必须经销有制造许可证企业的合格气瓶和气体。 (√ )
29
109.液化石油气瓶用户及经营者,可以将气瓶内的气体向其他气瓶倒装,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液。 ( × )
1lO.易燃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必须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后 进行。 ( √ )
111.溶解乙炔气瓶充装前,必须按GBl3591-1992《溶解乙炔充装规定》测定溶剂补加量。 ( √ )
112.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应留有不少于5%的空隙。 ( √ )
113.液相的气化爆炸、液化气体和过热液体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 × ) 114.凡是在单纯的热作用下,爆炸物能发生自动的不可控的分解爆炸现象均称热爆炸。 ( √ )
1 15.爆炸下限浓度低时,易燃气体稍有泄漏就可能形成爆炸气体。 ( √ ) 116.有的金属粉尘如金属镁的粉尘也具有爆炸性。 ( √ )
117.生产操作人员一旦发现火情首先要迅速报告火警,并采取果断措施,把火灾的损失降 低到最小程度。 ( √ )
118.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储存物品的特征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分成 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别。 ( √ ) :119.带电火灾指电火花引起的火灾。 ( × ) 120.触电事故包括电击和电伤。 ( √ )
121.从经济和安全角度考虑,变配电站应避开可燃可爆场所。 ( √ ) 122.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0k,~70%。 ( √ )
1.只要事故中产生危害的物质是危险化学品,那么这就是危险化学品事故。 ( × )
2.生产经营单位要预防和正确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或灾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针对各危险 源、危险目标制定应急措施。 (√ )
3.为正确及时应对重大事故和灾害,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政府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 × )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一种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预先制定好的事故救援方案。它的作用是,一旦事故发生,生产经营单位就能够立即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确定的救援方 案开展工作,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 × )
5.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及时、有效、正确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其他
30
各种 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 ) 6.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就是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 × )
7.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 √ ) 8.对不同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应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 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 ( √ )
9.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 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 √ )
10.应急救援是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及避免事故 损失的措施。 (× )
11.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 √ ) 12.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 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 √ )
13.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 解除。 ( √ )
14.气体贮罐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关闭阀门,再扑灭火势。 ( × )
15.气体贮罐泄漏着火后,在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可以先用水扑灭火势,火扑灭后,只要立即进行堵漏就行了。 ( × )
16.遇易燃液体事故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 √ ) 弟血部分事故应急管理 ·85.
17.遇易燃液体事故时,如果面积很小,一般用雾状水扑灭即可。 ( √ ) 18.易燃液体泄漏着火后,一次堵漏失败可以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 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的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 √ ) 19.遇爆炸物品火灾事故时,可用沙土盖压,以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 ) 20·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应尽可能用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快速控制爆炸事态。 ( × )
21.遇爆炸物品火灾事故时,应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要紧紧 抓住爆炸后和再次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
31
次爆炸的 发生。 ( √ )
22.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遇湿易燃物品进行同室或同柜储存。 ( × ) 23.不同的遇湿易燃物品发生着火事故,适用的灭火剂是不同的。 ( √ ) 24·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 )
25·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 ) 26·发生事故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必须逐 级上报,不允许发生越级上报的情况。 (× )
27.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信息,应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 部门统一发布。 (× )
28-接到事故报警后,应急机构应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关闭应急响应,同时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 √ )
29.应急预案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 √ ) 30·应急预案中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
31·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 √ ) 32.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相关人员不可盲目行动。( √ )
3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 √ )
34·危险化学品单位制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 × ) 35.编制应急预案时的危险分析包括灾害后果评价。 ×
36.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应保证应急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 √ ) 37·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行动能力的演练活动称为功能演练。 ( × )
38.演练控制人员是指在事故应急演练中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进行记录的人员。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