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琴艺术史考试资料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见下文)。
2.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3.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4. 巴洛克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5. 巴洛克音乐的和声是怎样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6. 什么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7.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是怎样的?
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8.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是怎样的?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9.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
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10.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11.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
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名词解释:
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一般中段比较激昂,常有沉思、忧郁的特点。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很强。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奏鸣曲
奏鸣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suonare,为鸣响之意,在16世纪前就已存在。 16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曲,与声乐曲相对。
17世纪早期,由五段或更多段对比性乐段组成的器乐合奏作品一般被认为是奏鸣曲,通常有两种形式:“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
到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18世纪下半叶,海顿、莫扎特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快板—行板—快板);在贝多芬的发展下,奏鸣曲扩展为四个乐章的形式。
交响曲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