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经济学的国内顶级期刊目录
文献精读示例:精读文献记录:
陆园园 张红娟中国创业问题研究文献回顾 《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阅读人:施涛 阅读时间:2011年6月20日 原文或引用
因此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创业研究成为了解社会变迁与促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Acs &Audretsch, 200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学术界和实业界越来越呼唤并鼓励在中国背景下进行本土管理研究(徐淑英、张志学,2005)
国际顶尖期刊中发表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急剧增长(Diego et al.,2007)
创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Yang & Li,2008) 但是以前并没有学者专门对国际顶尖期刊中有关中国创业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而且已有的一些文献综述并没有覆盖近期的文献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过去20 年一些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中国创业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 哪些学术组织、学者对此做出了贡献? 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是谁? 该领域的哪些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创业问题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关键字编码 创业研究的重要性
本土创业研究兴起的动力 创业研究兴起的表现
创业的重要性 本文发现的研究缺口
本文研究目标
概念编码 重要性 重要性
重要性 贡献 研究目标
创业就是创造一个新事业(Low &MacMillan,1988)
创业定义
Drucker(1985)指出,创业就是将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地方转移到创业定义 较高的地方
创业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皆从不同角创业定义评述 度对其进行阐释, 导致创业的定义至今仍相当模糊(Cooper,2003)
经济学家强调的是创新、风险和信息;心理学家强调的是创业者的个创业定义与研究性心理和认知特性; 管理学家强调的是资源组织和价值创造。(陆园者关系 园 张红娟,2009)
Schumpeter(1934)认为创业者就是实践创新组合的人。Gartner创业者定义 (1985)以及Low 和MacMillan(1988)认为创业者就是“新企业的创始人”。
Shane 和Venkataraman(2000)主张将创业研究聚焦于机会来源,发现、评估、利用机会的过程,以及发现、评估、利用机会的个人。
创业定义,创业研究关键内容
还有学者从创业特征的角度定义, 如Dollingers(2003)提出创业创业定义 的3 个主要特征:创造力与创新、资源整合与经济组织的成立、以及在风险与不确定环境下的成长机会与能力, 他将创业定义为在风险与不确定环境下创造出一个新经济组织。
美国管理学会对创业概念的定义:新企业、小企业和家族企业的开创与管理, 以及创业者的特征和特殊问题。主要议题包括:新创企业的理念和战略;新创企业创建和消亡的生态学影响; 创业资本及创业团队的获得和管理;自我雇佣;企业所有者、经理人;创业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等。
相对于实务上的蓬勃发展,创业研究在管理学术界仍是一个十分年轻的领域(Cooper,2003),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学者忧心的是
创业定义 创业研究范围
研究阶段 研究缺口
缺乏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基础(Shane & Venkataraman,2000)。
对创业这个概念本身,学术界仍未能清楚的界定其理论架构(Low & 研究缺口 MacMillan,1988;Shane & entakaraman,2000)。
在比较了1990~1995年发表的管理和创业研究后,Aldrich 和Baker (1997)得出结论, 创业研究中范式发展的连贯性较差。
研究缺口
Shane(2003)指出过去学者多从单个角度探讨创业,例如单从个人因素或外部力量来进行探讨, 前者仅着眼于对创业家人格特质的研究,后者只强调外部环境(产业环境、技术变迁、市场结构等)对创业过程的影响。
Tan(2008)研究了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高技术产业中女性企业家的创业问题,综合考虑了企业家性别、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3种因素对创业的影响。
研究角度 研究缺口
研究现状 中国研究现状
没有清楚界定创业研究的边界(boundary)(Busenitz et al.,2003)。 研究现状
研究缺口
一种学界代表了有着共同研究兴趣,接受一套假设的学者团体。一个研究边界的含义领域中学者的假设包括哲学、目标、中心焦点、研究和教学方法以及和重要性 相关的文献等(Summer et al.,1990;Ogbor,2000)。“这些假设必须能说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原则,并且为该领域设定边界, 使其能够区别于其它领域的研究”(Summer et al.,1990)。明显的“混沌前范式的发展状况”(Aldrich & Baker,1997)也表明,必须建立特定领域研究的鲜明界限。
Busenitz 等(2003)指出创业研究面临如何建立合法性研究边界 (legitimacy)的挑战,他认为必须通过强化研究深度与广度,明确划定研究边界,来建立学术界对创业研究的认同。Gartner(1985)、Low 和MacMillan(1988)、Venkataraman(1997)、Shane 和Venkataraman (2000) 以及Ucbasaran 等(2001)对于如何在学术界建立创业研究的合法性,也持相似的观点。
创业研究作为新兴的领域,边界和交流性有助于维持合法的活动系统研究边界的重要(Katz & Gartner,1988;Aldrich,1999)。 性
构建明确的研究边界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基础,可以建立研究的研究边界的重要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加速创业学术领域研究的发展(Shane & 性 Venkataraman,2000)。
Busenitz 等(2003)指出机会、个人与团队、组织模式和环境是创创业研究主题 业研究的四大主题, 其中又以创业机会最为关键, 它有助于将其他三项主题连结起来。
制度环境对创业机会的影响(Tsang,1996;Bruton & 理论变量关系 Ahlstrom,2003;Begley et al.,2005)、文化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Busenitz & Lau,1996)、创业家认知对机会发掘的影响(Lau & Busenitz,2001;Mitchell et al.,2002)、社会网络如何帮助发掘创业机会(Bates,1997;Wright et al.,2008)、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发掘与利用的影响(Au & Tse,2001)等。
研究内容
很多学者重视创业初期过程的研究, 并将重点放在探讨各构面间互动创业领域研究内关系对创业的影响上。(Fan et al., 1996),创业投资容变量关系 (Bates,1997;Chow & Fung,2000;Bruton & Ahlstrom,2003)
研究
内容
Busenitz 等(2003)指出机会、个人与团队、组织模式 和环境是创业研究的四大主题,其中又以创业机会最为 关键,它有助于将其他三项主题连结起来。 Ma 和Tan(2006)用一个4P 框架来解析创业过程的主要构成要素: 先锋人士(pioneer)、理念视角(perspective)、行动实践(practice)和绩效成就(performance),同时提出这4 种要素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文章中应用最多的是实证研究方法(Chow,1995;Tan,1996;Chow & Fung,2000;Lau & Busenitz,2001;Tan,2002;Anderson et al.,2003;Begley et al.,2005;Li et al.,2008;Wright et al.,2008;Tang et al.,2008), 其次是案例研究方法(Tan,2005;Tan,2006),还有少量的概念性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Tan(200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准实验
(quasi-experimental)方法来研究文化、国家等环境因素对创业者的环境认知、创业导向以及创业决策行为的影响。控制其中一个环境因素,研究另一因素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在缺乏对照试验的情况下,这种准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不同因素对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实证研究中运用了多种数据来源, 包括已有统计数据(Bates,1997)、实地调查(Holt,1997;Ahlstrom &
Bruton,2002)、邮件调查(Au & Tse,2001) 以及访谈(Zhao & Aram,1995;Tan,2001;Tsang,2002;Bruton &
Ahlstrom,2003;Tan,2007)等。由于中国统计数据不完善,大多数实证文章采用的是一手调研数据。
创业机会研究重要性 领域研究方向,变量确定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 概念性研究
研究方法
准实验研究方法 研究
方法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由于关于中国创业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创业企研究缺口 业处于较为复杂与充满动态的创业初期阶段,实证研究集中于较为成熟的创业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等主题上。
Au 和Tse(2001)分析了创业者个人因素对创业决策的影响。Lin变量关系 (1998)得到影响台湾中小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各种因素与绩效 Luo(1999)分析得出环境和战略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同时也有学者分析企业家导向(Li et al.,2008;Tang et al.,2008)和市场导向(Li et al.,2008)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由此得出,环境、公司战略、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绩效。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Matthews 等(1996)研究了宏观创业融资问题,随后Bates(1997)变量关系 研究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创业资本积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Bruton 和各种因素与融资 内容 Ahlstrom(2003)研究了制度、文化对风险投资的影响。
中国转型经济下的创业问题是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却仍没有得研究缺口 到完备的分析(Tan,2002)。
Cheng (1994) 主张从事考虑情境因素的研究。Tan(2008)在研究缺口 研究中国女性企业家创业问题的基础上,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已有的一些理论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中创业问题的研究上,而应该考虑到中国具体环境的特殊性。
中国未来的创业研究,在切入点上应结合中国转型经济对创业活动的研究缺口 影响, 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对创业活动的影响(Tan,2002;Tan & Chou,2009)和创业环境等特点,从多个维度继续探索创业活动的特殊规律。例如: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互动基础上的创业演化规律研究。从内在机制研究创业活动到创业绩效间的转化路径,已有企业的创业,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和国有企业改制等问题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应更加细致地研究在中国这种特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创业各种研究缺口 相关因素(Tan,2006)之间的关系。创业研究的学者已认识到国家、文化这两个环境变量会影响企业创业战略的选择(North,1990; McGrathetal.,1992; Shane,1994), 很多研究却综合分析文化因素、社
会因素及政治、经济和制度因素,将国家因素和文化因素 混淆(Kelley & Worthley,1981;Farh et al.,1997;
McDonald,2000), 并由此产生了“关于文化和国家角色的困惑”(Earley & Singh,1995)。
Tan 和Chou(2009)采用了与Tan(2002)相似的研究设计, 从变量关系 文化的维度分析两种因素对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作用,得到文化因素影响作用较大。
鉴于国家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创业战略选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这研究缺口 种特定的文化、经济、制度环境,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该方向的研究。 在研究视角上, 应强调环境与企业战略协同演进(Lewin et 研究缺口 al.,1999;Tan & Tan,2005;Tan,2005), 将该协同演进的视角应用到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创业问题研究中。环境不仅影响企业行为,而且它正是由企业及其行为所构成的;企业创造机会,同时也是由机会所创造的;不能把环境、机会和创业战略单独进行分析。
组织与管理学家要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如何与其他企业以及研究缺口 它所处的环境匹配、协同演进(Baum & Korn,1999)。与其他已经稳定的市场环境相比, 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中环境与战略协同演进现象更加显著。
特别是在实证研究方面,一方面应当进一步通过更多深入的案例跟踪研究缺口 研究, 深刻了解国内创业的实际过程,理解其中的规律和机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样本研究;另一方面,研究协同演进过程的关键是进行纵向比较研究, 比较随着时间变化相关指标的变化(Van et
al.,1999;Lewin & Volberda,1999),因此应该进行跨时间段的纵向比较研究(Tan & Litschert,1994;Tan,2005);同时应尝试将基于理论分析的实验、准实验的方法引入到创业问题研究过程中(Tan,2002;Tan & Chou,2009),这样有利于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