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2017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解答】解:(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2)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曲线中的P点表示的是生成物的最大值,此时淀粉已被完全分解,曲线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的反应,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P点将向右移动.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因此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
(4)A、据图分析,酶A在2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多,酶活性相对其他温度时较低,A错误; B、在同一温度下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B错误;
C、据图分析,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C正确; D、大于50℃条件时,酶A活性下降,D错误. 故选:C.
(5)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加热也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故答案为:
(1)温度、酶的种类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2)右 温度降低会引起酶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 (3)延长 (4)C
(5)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0.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生物百花园
第 29 页 共 39 页
(1)图l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在B点时甲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 > (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2)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 增加 (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 (3)图2中植物为图l中的 甲种植物 (填“甲种植物”或“乙种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A点表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C点表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根据题意和图示2分析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应理解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CO2的消耗量才能代表总光合速率.图中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即呼吸作用速率.
【解答】解:(1)图l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其生物学含义是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需的光照强度.由于B点时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2)由于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所以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增加. (3)图2中植物在25℃黑暗环境中的呼吸速率为2,对应图l中的甲植物.
生物百花园
第 30 页 共 39 页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甲植物已达到光饱和点了,又因此此时是最适宜温度,因此限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2)增加 (3)甲种植物 (4)CO2浓度
(5)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适中.
21.DNA测序是生命科学常规技术,可用于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的测定.链终止DNA测序法主要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加热变性”的过程实质是使 氢键 断裂,人体细胞中完成该过程必需有 解旋酶 的催化.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
(3)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类似物.
生物百花园
第 31 页 共 39 页
(4)采用上述链终止法测定人类基因组DNA中的全部碱基排序,你认为至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 3 次.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链终止DNA测序法的主要内容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如图中的ddAMP),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 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电泳主要是依据不同物质的分子量不同而将彼此分离.【解答】解:(1)让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开,在体外是采用加热变性的方法,在活细胞内依靠DNA解旋酶,它们的实质都是使氢键断裂.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3)碱基T所在的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
(4)按上图模式每操作1次,能够测出一条链中1种碱基的位置,DNA分子中有4种碱基,操作3次就能测出DNA一条链上3种碱基的位置,空位自然是第4种碱基.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片段上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按上图模式操作3次,就能测定一段双链DNA中的全部碱基顺序. 故答案为:
(1)氢键 解旋酶 (2)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3
【点评】本题链终止DNA测序法为背景,结合题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复制的条件,能根据题干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某单子叶植物籽粒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结实率高(B)对结实率低(b)为显性.现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株系进行相关研究(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百花园
第 32 页 共 39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