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2017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吞噬细胞受到病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A正确; B、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突变,抗生素选择了抗药性强的个体,B错误;
C、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会再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 D、效应T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 B.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C.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百花园
第 25 页 共 39 页
【分析】分析曲线图:物种甲是绿藻,物种乙是植食性小鱼,物种丙是肉食性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解答】解:A、甲、乙、丙是不同的物种,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物种甲是绿藻,物种乙是植食性小鱼,物种丙是肉食性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肉食性鱼的营养级高,其所含能量较少,B正确;
C、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因此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由于食物增多,其数量会增加,C正确;
D、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甲组 不作处理 乙组 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丙组 赤霉素处理顶芽 侧芽生长情况 生长受抑制 抑制作用解除 抑制作用加强 快速生长 丁组 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 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生长素所致 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生物百花园
第 26 页 共 39 页
【分析】1、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2、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解答】解:A、甲组未处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甲组侧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侧芽积累过多,A错误;
B,甲、丙组比较,表明高浓度赤霉素抑制植物生长,B错误;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丁组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而丙组未切顶芽,根据表格中信息可推知:可推知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C正确;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越快,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功能,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9分)
19.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实验结果:甲图是测定40℃时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乙图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生物百花园
第 27 页 共 39 页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3 0 10 40 10 50 10 20 10 30 10 40 10 50 10 酶酶酶酶酶酶酶酶A A A A B B B 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 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温度、酶的种类 ,无关变量有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至少写出2种).
(2)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 温度降低会引起酶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 .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延长 (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 C .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pH等.【分析】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生物百花园
第 28 页 共 39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