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天利考试信息网 www.tl100.com 天时地利 考无不胜
吡啶 < NO?2< CN< CO
-
通常把光谱化学序列中最左边的I、Br、S2等称为弱场,最右边的NO?2、CN、CO
-
-
-
-
等称为强场。
以配位原子分类:I < Br < Cl ~ S < F < O < N < C
②中心离子电荷的影响:对于同一配体、同一金属离子,高价离子的?比低价离子的?值大。
③过渡系越大,?越大。
成对能(P):同时电子配对也是消耗能量的,因为处于同一个轨道的两个电子都带负电,存在电性排斥力,这种能量叫做成对能。
3、d–d 跃迁
电子从分裂后的低能量d轨道向高能量d轨道的迁移称为 d –d 跃迁。由于不同的配合物晶体场分裂能不同,d–d 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也就不同,所以吸收光的波长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组态为 d1 ~ d 9 的配合物,一般有颜色,基本都是由 d–d 跃迁造成的。如Ti
?(H2O)36
Ti3+ 3d1
Ti3+的 3d1 电子在分裂后的 d 轨道中的排列为: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吸收了能量相当于△O 波长的部分,使电子排布变为
这种吸收在紫区和红区最少,故显紫红色。
但这种紫红色极浅,为什么?(颜色浅是由于这种跃迁受到某些限制,几率小的原因) 4、晶体场稳定化能
若d轨道不是处在全满或全空时,d电子分裂轨道后的总能量低于分裂前轨道的总能量。这个总能量的降低值,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此能量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在形成配合物时,当在能量较低的d?轨道中填上3个电子后,第4个电子是填在d?轨道中成对呢,还是填在d?轨道中呢?这要看成对能(P)与分裂能(?)的相对大小。通常在强场中P < ?,电子填充在d?轨道(成对),在弱场中P > ?则填充在d?轨道(单电子)。
四、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结构异构(构造异构)
第 9 页 共 27 页
天利考试信息网 www.tl100.com 天时地利 考无不胜
键联关系不同,是结构异构的特点。以前学习的有机物异构体,多属此类。 (1)电离异构
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内外界之间交换成分得到的配合物,与原来的配合物互为电离异构。它们电离出的离子种类不同,如 [CoBr(NH3)5]SO4 和 [CoSO4(NH3)5]Br,前者可以使Ba2+沉淀,后者则使 Ag+ 沉淀。
H2O 经常做为配体,也经常在外界。由于 H2O分子在内外界不同造成的电离异构,称为水合异构。如 [Cr(H2O)6]Cl3 和 [CrCl(H2O)5]Cl2·H2O 。
(2)配位异构
内界之间交换配体,得配位异构。如 [Co(NH3)6][Cr(CN)6] 和 [Cr(NH3)6] [Co(CN)6] (3)键合异构
–组成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称两可配体,如–NO?[Co(NO2)(NH3)5]Cl22和–ONO。
和 [ Co(ONO)(NH3)5]Cl2 则互为键合异构。
2、空间异构(立体异构)
键联关系相同,但配体相互位置不同,是空间异构的特点 。 (1)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配位数为 4 的平面正方形结构
顺式称顺铂,是抗癌药物,反式则无药效 。
正方形的配合物 M2 a 2 b,有顺反异构,M a 3 b,不会有顺反异构。正四面体结构,不会有顺反异构。
配为数为 6 的正八面体结构
第 10 页 共 27 页
天利考试信息网 www.tl100.com 天时地利 考无不胜
总之,配体数目越多,种类越多,异构现象则越复杂。 (2)旋光异构
配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不一致形成几何异构,当相互位置的关系亦一致时,也可能不重合。比如人的两只手,互为镜像,各手指、手掌、手背的相互位置关系也一致,但不能重合。互为镜像的两个几何体可能重合,但只要能重合则是一种。若两者互为镜像但又不能重合,则互为旋光异构。旋光异构体的熔点相同,但光学性质不同。
互为旋光异构体的两种物质,使偏振光偏转的方向不同。按一系列的规定,定义为左旋、右旋。不同的旋光异构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同。
顺式M2 a 2 b 2 c 由旋光异构体,如下图所示:
四配位的正四面体结构M a b c d
五、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平衡 1、配位-解离平衡
Ag+ + 2NH3
Ag(NH3)?2
第 11 页 共 27 页
天利考试信息网 www.tl100.com 天时地利 考无不胜
K稳=
[Ag(NH3)?2][Ag?][NH3]2= 1.6×10 7
这个常数的值越大,表示配位反应进行得越彻底,配合物越稳定,故称之为K稳。
21??Ag(CN)?2的K稳=1.0×10,故Ag(CN)2比Ag(NH3)2 稳定得多。
Ag(NH3)?2
Ag+ + 2NH3
=
K不稳=
[Ag?][NH3]2[Ag(NH3)?]1 K稳K不稳越大,离解反应越彻底,配离子越不稳定。
?配位单元的形成可以认为是分步进行的,如:Cu(NH3)24
① Cu2+ + NH3 Cu(NH3)2+ K1 = 1.41×10 4
3? Cu(NH3)22 K2 = 3.17×10
② Cu(NH3)2+ + NH3
?③ Cu(NH3)22+ NH3 2?④ Cu(NH3)3+ NH3
2? Cu(NH3)3 K3 = 7.76×10 2 2? Cu(NH3)24 K4 = 1.39×10
① + ② + ③ + ④ 得 Cu2+ + 4NH3
12? Cu(NH3)24 K稳= K1×K2×K3×K4 = 4.82×10
K1、K2、K3、K4 称为逐级稳定常数。反应①最易进行,反应②中的 NH3 受到第一个 NH3 的斥力,同时也有空间位阻,故难些。 ③、④更难些。这可从 K1 > K2 > K3 > K4 看出。
Kn逐级减小,尤其是带电荷的配体。
在上述配位平衡的体系中,哪种配离子多?
设平衡时 [NH3]=1mol·L–1 ,根据各步的平衡方程式,由 ②Cu(NH3)2+ + NH3 得
3 ? Cu(NH3)22 K2 = 3.17×10
?[Cu(NH3)22][Cu(NH3)2?][NH3]?[Cu(NH3)22]= K2 = 3.17×10 3
所以
[Cu(NH3)]2?[Cu(NH3)3]?[Cu(NH3)22]2?= 3.17×103
同理
= 7.76×102
第 12 页 共 27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