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求值,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求值,一方面要熟悉合并同类项法则,另一方面通过比较直接代入求值和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体会先将多项式适当化简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本节课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涉及用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把下降的水位变化量记为负,上升的水位变化量记为正;把进货的数量记为正,售出的数量记为负.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求值,感受合并同类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二节课.首先复习上节课讲授的合并同类项法则,然后通过例2比较直接代入求值和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求值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多数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本节课通过例3让学生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特别是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求值. (2)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先将多项式化简,再将字母的值代入计算;
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能用字母表示数,能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题意准确列式,最后利用合并同类项化简求值.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体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能掌握先化简再代入求值的方法,但是要准确熟练地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将同类项进行合并,需要加强训练.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字母准确表示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用字母准确表示出各个数量之后再根据所求列式,最后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求值.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巩固
例1 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2ab-2ba=0; (4)3x2y-5xy2=-2x2y.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作用是对上节课合并同类项知识的复习,通过找错、纠错复习巩固合并同类项法则.
2.化简求值
例2 (1)求多项式2x2-5x+x2+5x-3x2-2的值,其中x=
1; 2111(2)求多项式3a+abc-c2-3a+c2的值,其中a=-,b=2,c=-3.
633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本题有两种做法:直接代入求值和先化简再求值.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单.最终得到结论: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先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然后再求值,这样做往往可以简化计算.第(1)题教师板书示范,第(2)题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在交流中完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实际应用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 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 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