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思品教案陕教版第二课时 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下)
第二课时 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下) 教学目标
1、正确看待考试焦虑,采用科学的自我调控方法,减轻或消除过度考试焦虑。 2、提高面对考试焦虑时的自我调控能力;
3、了解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掌握科学的自我调控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焦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是与考试联系在一起的。例如,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主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这些都容易导致我们陷入考试焦虑。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考试焦虑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引入本课课题: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下) 二、讲授新课
(二)正确面对考试焦虑
1、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中关于“小敏和小刚”的例子。 (1)思考:小敏和小刚的言行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面对考试,过度紧张和不安。这就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2)教师归纳:①考试焦虑是在面临考试时所出现的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状态。考试焦虑包含三种成分。
一是认知方面。它是以担忧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如“我比别人差,万一我考不好怎么办?”“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二是生理反应。面对考试,感到头昏,心跳加快,容易疲劳,没有食欲等。
三是行为方面。考虑焦虑所导致的行为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减弱、读书效率低、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②面对考试,一些同学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考试焦虑并不可怕,在考试前、考试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但过度考试焦虑却会影响考生发挥正常水平,是一种消极情绪。 2、测一测你的考试焦虑程度
教师提示: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考试。那么面对考试,你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呢?在课前,同学们完成了一个心理测试——“考试焦虑的自我检查”(测试过程略)。
教师过渡:从同学们测查结果来看,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那么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
(1)学生思考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第一个◇的问题:你产生过考试焦虑吗?如果有,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同的人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因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或身体不适,或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缺乏自信,或害怕失败,或追求完美等,都可能导致考试焦虑。
(2)相关链接:人格特征不同,对考试的反应也不一样。从气质上说,多血质、黏液质的人考试焦虑较低,胆汁质、抑郁质的人较容易引起考试焦虑。从性格上说,内向型的人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关注自己考试的结果,因而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另外,自卑、过分认真、追求完美等性格特征也容易导致考试焦虑。
(3)教师过渡: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待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
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赞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4、自我调控克服过度考试焦虑
(1)提示:考试焦虑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轻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但不影响复习,不影响身体健康,无须专门进行调适。中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较长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重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感到忧虑、恐惧,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身心具有很大危害,有必要求助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的第一个◇的内容——“自信训练示例”。 提问1:“我讨厌考试考试使我紧张,甚至忧心忡忡。”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你能尝试用自信训练法去挑战它吗? 图示:
觉察消极意识
我讨厌考试考试使我紧张,甚至忧心忡忡。
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的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促使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复习、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即使考试成绩暂时不理想,也没有关系,只要找出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再接再厉,相信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进行自我质辩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和成绩,胜不骄败不馁,考试前集中精力、认真复习,考试后认真总结、查漏补缺
采取正确态度
提问2:除发自信训练法,你还有哪些克服考试焦虑的好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后的“指点迷津”。 (4)补充:
考试前的心理按摩
A、饮食法。多吃一些如草莓、洋葱头、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直接减轻心理有压力的作用。
B、活动法。适当运动,在学习间歇伸伸腰、踢踢腿、散散步等,让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有机结合。
C、转移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在复习间歇、听听轻快的音乐、泡泡热水澡,与家人聊聊天、
讲讲笑话。
D、睡觉法。充足的睡眠,能保证精力充沛和心灵的宁静。
E、自信法。鼓励自己,这个阶段努力了,考试一定能发挥出“平常功”。每天早上和睡觉都对自己微笑,对自己说:“我真棒!”
F、深呼吸法。进入考场后,如果觉得紧张,就长长吸气,再缓缓地呼出去。你会觉得心跳不那么快了,身体很舒服。
G、听音乐法。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舒缓紧张的心情。
三、本课小结:伴随着成功的喜悦,也有紧张和焦虑。成功与喜悦让我们对求知充满了渴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紧张和焦虑常使我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教师送给同学们五句话:“平时努力是基础,相信自我很重要,调整想法为关键,放松训练要坚持,心理咨询可尝试。”让我们一起笑对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勇敢迎接挑战
第三课时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自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完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3、懂得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观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同样的课程,有的同学越学越有趣、越轻松,有的同学则越学越觉得是一种负担,有的同学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玩游戏仍余兴未尽,上课却觉得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是一种负担,一上课就觉得累呢? 明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兴趣造成的。
2、引入:是的,上节课我们谈到过学习压力,其实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自身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理应担起学习的重担,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引入本课课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讲解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的“小梅的故事”。 提问:①从小梅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许多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缺乏学习的动力,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最终产生了较大的学习问题。 ②说一说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③教师过渡:看来,许多同学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很好。当然,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不够的,还应当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二个◆的“孙明和刘俊”的故事。 提问:①孙明和刘俊之所以能够把学习搞好,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把学习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习非常认真;在学习中愿意与同学探讨,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
②他们二人的言行体现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能够做到积极、主动、自觉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所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自我测查: A、你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努力学习的愿望? B、你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和上进心? C、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D、你是否认真、主动地学习?
E、你是否认真听讲?课后是否独立自觉地完成作业? F、你能否在学习中得到一种成就的满足和愉悦? G、你能否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 H、你是否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学科知识?
附:评定分为5级,非常强记5分,比较强记4分,一般记3分,比较差记2分,非常差记1分。 说明:总得分超过35分以上者,说明他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30-35分者,学习态度比较端正;20-30分者,学习态度一般;20分以下者,其学习态度不端正。
教师过渡: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3、自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齐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三个◆的内容。
①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②小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①举例:1998年,世界巨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 问题:巴菲特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明确:良好的习惯、性格和心态对于成功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普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重要,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②请班上的几名成绩优秀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谈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 ③搜集名言《指导学生朗读:
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乌申斯基: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去记。
歌德: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④小结:这些名言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如思考、温习、专注。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