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0:10:04

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正安县位于贵州地处黔北边陲,襟连重庆市前沿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30公里、贵阳295公里,辖2596平方公里,沃土津奇诱人。正安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旺盛期正值高温多雨时节,热量和水分的有效性高,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由于地势高差较大,立体农业气候明显,温凉、温和、温暖气候均兼有。年平均温度为16.14℃,极端最高温度38.8℃,极端最低温度零下6.2℃,绝大部分地区在14一16℃。无霜期平均290天,最长337天(1973年),最短246天(1990年)。平均年降雨量1076毫米,多数地区在l000一1200毫米。

正安县水资源十分发达,大小河流 393 条,水域面积 4 万亩,河网密度 0.68 千米/平方公里,阴河暗泉流水、洞穴较多,硅质含量极为丰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域,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众多水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不但有鲤鱼、鲫鱼、倒刺鲃、大口鲶、泥鳅、黄鳝、石蛙等名贵经济水生动物类,还生长有国家二级动物大鲵、山瑞鳖、虎纹蛙等。事实证明,正安县是水生动物的天然宝库。经正安县畜产办2011年对项目实施地点的水质进行全面化验分析,证明全部符合大鲵养殖用水标准。

正安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正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嬗变。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把大鲵养殖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把大鲵养殖产业确定为特色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特色养殖产业龙头。

一、发展现状

正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十分适宜大鲵养殖,县内谢坝乡谢坝河自古以来就有大鲵分布,并且是黔北地区唯一出产大鲵的原产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谢坝乡野生大鲵资源还相当丰富,每年的端午节期间都有许多村民亲眼目睹上千尾大鲵从谢坝河沿岸的泉眼中随水流出。据当地村民介绍,即使进入本世纪以来,每年只要到清明节后,当地一些村民还会经常在谢坝河及其沿岸的泉眼捕获到3~5斤以上的野生大鲵。谢坝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个别农民出于好奇,开始驯养大鲵,并养殖成功。2004年,谢坝乡建立了大鲵养殖场,并探索大鲵生活习性,研究大鲵的人工繁育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大鲵饲养、繁殖经验。2011年,又在谢坝乡建有吉昌大鲵驯养繁殖场、东方大鲵驯养繁殖场、宝莱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大鲵养殖保护协会,安场镇建有正安县农业科技大鲵发展公司、凤仪镇建有梨坝大鲵实验基地等规模养殖企业。正安县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干部领养”等发展模式,干部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养殖效果显著。大鲵养殖产业已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发展目标

2

大鲵别名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腮鲵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生存了约3亿年的物种,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逾100公斤,体长近2米。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黔、湘、鄂、川、秦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天性好静、昼伏夜出,体外受精、卵带呈串珠状,亲体护卵。大鲵是传统的名贵药用和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有记载,有提高智力、美容、益肤的显著功能。现代临床观察,大鲵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大鲵体内富含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金属离子,可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鲵又因其体形奇特,体色多样是动物园里用作观赏的特殊动物,1995年被国家定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珍品。大鲵是国际公认和前景看好的绿色食品。市场价格高,销量越来越大,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大鲵养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发展大鲵养殖产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正安已先后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县,贵州省优质肉牛基地县,贵州省优质肉猪基地县。从2009年起,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贵州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发展机遇,确立了把正安建成生态畜牧业强县的目标,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呈现了畜牧产品产量连年增大,质量连年提高,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猪牛羊禽及特色养殖飞速发

3

展的良好势头。正安水产养殖有着深厚的科技基础,水产特色品种养殖正蓬勃发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民间就有群众养殖野生大鲵;八十年代正安县水产公司在贵州省内首家人工繁殖埃及胡仔鲶成功;九十年代人工繁殖南方大口鲶技术填补了贵州省内空白;二OO一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大口鲶稻田养殖技术开发”在正安实施;二OO八年正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的“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通过遵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该技术填补了贵州省内空白。二O一O年至二O一一年,正安建成有四家规模化、标准化的大鲵养殖基地,为省内外众多大鲵养殖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学习、参观和交流的平台,另有数家大鲵养殖单位正在积极注册入驻正安。

经过多方考查论证,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这一品牌优势和大鲵产品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在全县大力发展大鲵养殖特色产业,把正安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大鲵养殖生产基地。

2010年,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切实抓好特种(大鲵)养殖产业的意见》“正府发[2010]23号文件及《正安县大鲵养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大鲵良繁体系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繁育技术创新,使大鲵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达到7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商品大鲵养殖,加强商品大鲵养殖技术的创新,到2015年,全县建成商品大鲵养殖基地20个以上,带动发展大鲵养殖2000户以上,全县大鲵养殖年销售量达到10万尾以上,全县大鲵产值突破4亿元。以后逐步扩大规模及发展范围,成为我县的品牌产业。

三、效益分析

根据正安县近几年养殖大鲵的实际经验表明:

4

搜索更多关于: 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正安县位于贵州地处黔北边陲,襟连重庆市前沿北距重庆220公里、南距遵义130公里、贵阳295公里,辖2596平方公里,沃土津奇诱人。正安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旺盛期正值高温多雨时节,热量和水分的有效性高,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由于地势高差较大,立体农业气候明显,温凉、温和、温暖气候均兼有。年平均温度为16.14℃,极端最高温度38.8℃,极端最低温度零下6.2℃,绝大部分地区在14一16℃。无霜期平均290天,最长337天(1973年),最短246天(1990年)。平均年降雨量1076毫米,多数地区在l000一1200毫米。 正安县水资源十分发达,大小河流 393 条,水域面积 4 万亩,河网密度 0.68 千米/平方公里,阴河暗泉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