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无相生 导学案

有无相生 导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16:35

难 之,故 终 无 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其 安 易 持 ,其 未 兆 易6.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 谋 ,其 脆 易 泮 ,其 微 易 散 。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 之 于未有 ,治之 于未 乱

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 。

时候治理混乱。

合 抱 之 木,生于毫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 末 。九 层 之 台 ,起于累 土 。千里 之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 ,始于足 下。

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民之从事,常 于 几 成 而 败之 。 慎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将要完 终 如 始 ,则无 败 事 。

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 也 柔弱 ,其死也 坚 强。草木7.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之生 也 柔 脆 ,其死也 枯槁 。故 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者死 之 徒 ,柔弱者生 之徒 。是以兵 强 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则 灭 ,木 强 则 折 。强 大 处 下 ,

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 柔弱 处 上 。

(《老子》第七十六章)

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 物或恶(wù)之 ..B.自胜者强(qiánɡ) .C.音声相和(hé) .

强(qiánɡ)行者有志 .

自矜者不长(chánɡ) .

D.常于几(jī)成而败之 .

死而不亡(wánɡ)者寿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C.慎终如始 .

D.柔弱者生之徒 .

伐:讨伐 慎:慎重 徒:同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生也柔弱?人之.?A. ?民之从事?.?未有?为之于.?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处?故有道者.?C. ?知足者富?.?不亡者寿?死而.?D. ?常于几成而败之?.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3分)

企 者 不 立 跨 者 不 行 自 见 者 不 明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者 无 功 自 矜 者 不 长

5.文学常识填空。(3分)

《老子》一书又称__________。《老子》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__________;下篇四十四章,又称__________。

6.填充下列文句。(6分) (1)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九层之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 二、阅读与鉴赏(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为_无_为_事_无_事_味_无_味_大_小_多_少_报_怨_以_德_图_难_于_其_易_为_大_于_其_细_天_下_难_事_必_作_于_易_天_下_大_事_必_作_于_细_是_以_圣_人_终_不_为_大_故_能_成_其_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死而不亡者寿 寿:寿命 .

B.报怨以德 .

报:回报

难:把??当成难事 轻:轻易

C.是以圣人犹难之 .D.轻诺必寡信 .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不亡者寿?死而.A.?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易?图难于.B.? ?师不必贤于弟子?.?柔弱?人之生也.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也柔脆?草木之.?D.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9.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

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

10.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 11.翻译下列句子。(8分)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之生也柔弱”一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17分)

13.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口语向同学们转述。不得改变原意。(5分) 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音zànɡ,宝藏的意思),最早包括经(佛经)、律(戒律)、论(对经文的解释)三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句子的顺序已经打乱,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组成一段连贯的话。(4分) ①“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②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③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④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⑤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⑥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有引人嫌恶。 ⑦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____________________“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是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

15.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再写出两组句子(要求与所给例句句式、修辞保持一致),以表达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你对母亲最真挚的祝福。(8分)

我是从故乡的屋檐下飞出的一只小鸟,每一根成长的羽毛都凝结您深情的抚爱和谆谆的

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把无数的思念化作心中无限的祝福,默默为您祈祷,祝您健康快乐。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答案

语基梳理 1.①wù ②è ③jīn ④jīn ⑤ɡāo ⑥ɡǎo ⑦yǒu ⑧yōnɡ⑨lěi ⑩léi ?ɡǔ ?shān zhí

2.①“见”同“现”,表现 ②“亡”通“妄”,荒谬。一说通“忘”,遗忘 ③“泮”通“判”,分离 ④“累”通“蔂”,盛土的工具,土笼子

3.(1)①对照,比较 ②踮着脚跟 ③自我夸耀 ④矜:自以为贤能。长(zhǎnɡ):指得到敬重

(2)①身体、形骸的简称/形势/比较,对照/形象,形体/形状,样子 ②共同,一道/共有,共同使用或承受/总共/通“拱”,拱手/环绕 ③明亮/明白,清楚,明确/说明,阐明/高明,明智/视力/次,下一个/明白地,公开地 ④容易/轻慢/平和/交换/改变,更换 ⑤知道/了解/通“智”,智慧/主持、管理/知觉 ⑥是/制作/以??作为/解决

(3)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道丑 ②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做事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 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容易的地方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细小的地方 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事 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4)①古义:走不远。今义:不可以。

②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③古义:几乎(差不多)成功。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④古义:柔软。今义:软弱。

⑤古义:僵硬。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 ⑥古义:来做。今义:认为。

⑦古义:不能明理。今义:不清楚,不明亮;不懂得。

4.①就/这 ②如果/它 ③矮而小的桌子/几乎,将近/隐微/多少 ④有、只有/抵御、阻挡/在/主持/判罪

5.(1)判断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被动句

6.(1)自知者明 (2)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3)知止不殆 (4)信言不美 (5)必固与之 (6)天网恢恢(7)民不畏死 (8)福兮祸之所伏 (9)大巧若拙

精读深思

(1)选文第1则,老子懂得辩证清白,他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这些对立因素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正因为如此,对待有与无,老子重视“无”,主张无为,追求无为而治。

选文第2则,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 选文第3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选文第4则,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一心一意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

选文第5则,“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更是直接表达了老子对“无为”的重视和追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老子对“易”与“细”的重视;“圣

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表现出老子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方面有鲜明的前瞻性。

选文第6则,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选文第7则,“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论断,言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给一味追求强大者提出了忠告;而“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强烈对比,表明了老子对柔弱的重视和坚守,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一种长久之道,制胜之道。

(2)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

②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 ③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 ④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 ⑤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⑥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⑦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①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炼又充满哲理,是格言。

②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

如,选文第2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了对一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6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选文第7则以“人”“草木”设喻,形象阐明了守弱则强的道理。

绩效评估 1.A [B项后一个“强”有“尽力”之意,应读“qiǎnɡ”。C项“和”有“应和”之意,应读“hè”;“长”有“尊敬”之意,应读“zhǎnɡ”。D项“亡”通“忘”或“妄”,应读“wànɡ”。]

2.D [A项“形”应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

3.C [A项与“也”构成状语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B项介词,“在”/介词,“从”;C项均为“……的人”;D项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道德经》 《道经》 《德经》 6.(1)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慎终如始 7.A [A项寿:长寿,指活得长。]

8.B [B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较,比;A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项“也”,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D [D项“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错。] 10.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1.(1)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2)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12.老子极为重视“小”“弱”的一面,在这则选文中为我们阐释了“小”“弱”与“大”“强”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启示我们要自信,要谦逊。

13.同学们,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读zànɡ,是“宝藏”的意思。这本书最早包括经、律、论三部分,经指佛经,律指戒律,论是对经文的解释。

14.⑤⑦②⑥④③①

解析 ⑤是总起,交代论点;⑦是对论点中“俗滥”的解释;②⑥④③①运用事例对比论证。

15.我是从温馨的港湾里驶出的一艘小船 每一朵欢快的浪花都寄托着您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牵挂 我是从幸福的摇篮里飘出的一曲童谣 每一个跳跃的音符都谱写着您殷切的希望和悠悠的叮咛

搜索更多关于: 有无相生 导学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难 之,故 终 无 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其 安 易 持 ,其 未 兆 易6.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 谋 ,其 脆 易 泮 ,其 微 易 散 。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 之 于未有 ,治之 于未 乱 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 。 时候治理混乱。合 抱 之 木,生于毫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 末 。九 层 之 台 ,起于累 土 。千里 之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 ,始于足 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