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利用射线:1、射线测厚度2、放射治疗3、培育新品种,延长保质期 (2)作为示踪原子1、棉花对磷肥的吸收2、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19.4 核力与结合能
1.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3)核力存在于核子之间,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4)除核力外,核物理学家还在原子核内发现了自然界的第四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弱力),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转变质子的原因。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磁力小。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弱力、强力、电磁力、引力和分别在不同的尺度上发挥作用: ①弱力(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短程力 ②强力(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强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短程力
③电磁力:电磁力在原子核外,电磁力使电子不脱离原子核而形成原子,使原了结合成分子,使分子结合成液体和固体。→长程力
④引力:引力主要在宏观和宇观尺度上“独领风骚”。是引力使行星绕着恒星转,并且联系着星系团,决定着宇宙的现状。→长程力
2.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
总结:若质子与中子成对地人工构建原子核,随原子核的增大,核子间的距离增大,核力和电磁力都会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当原子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
若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所以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
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若再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恨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候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因此只有200多种稳定的原子核长久地留了下来。
3.结合能
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巨大的功,,或者需要巨大的能量。例如用强大的γ光子照射氘核,可以使它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从实验知道只有当光子能量等于或大于2.22MeV时,这个反应才会发生. 相反的过程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要放出2.22MeV的能量。
13
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要吸收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因此有意义的是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质量亏损 (1)质量亏损
讲述:科学家研究证明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总质量并不相等,例如精确计算表明:氘核的质量比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质量亏损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①在核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
讲述: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E?mc式中, c为真空中的光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表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由于c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而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
(3)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E??mc2
22指出以下几点:
①物体的质量包括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质量亏损指的是静止质量的减少,减少的静止质量转化为和辐射能量有关的运动质量。
②质量亏损并不是这部分质量消失或转变为能量,只是静止质量的减少。 ③在核反应中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④质量只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及能量转变多少的一种量度。
(巩固练习)已知1个质子的质量mp=1.007 277u,1个中子的质量mn=1.008 665u.氦核的质量为4.001 509 u. 这里u表示原子质量单位,1 u=1.660 566×10-27 kg. 由上述数值,计算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28.3MeV)
解析: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成氦核时质量亏损:△m=2mn+2mP-mHe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放出的能量△E=△mc2=(2mn+2mP-mHe)c2=0.030375×931.5=28.3MeV
19.6核裂变
1、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核裂变。 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
知识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只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能放出大量的能量。
14
2、铀核的裂变
(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
235921U?0n?14456Ba?89361Kr?30n
(2)链式反应:
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3)临界体积(临界质量):
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4)裂变反应中的能量的计算。
?27裂变前的质量:mU?390.3139?10kg,mn?1.6749?10?27 kg
?27裂变后的质量:mBa?234.0016?10kg,mKr?152.6047?10?27kg,
3mn?5.0247?10?27kg,
计算:质量亏损:?m?0.3578?10?27kg,?E??mc2?0.3578?10?27?(3.0?108)2J=201MeV 3、核电站
(1)、铀棒由浓缩铀制成,作为核燃料。 (2)、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反应速度。
(3)、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
(4)、冷却剂由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做成,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 (5)、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
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
优点:①污染小;②可采储量大;③比较经济。
缺点:①一旦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②核废料处理困难。 例题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C)
A、C、
23892U?234904Th?2He B、6C?141470N??1e
2359294121921Be?He?C?U?01n?141Ba?Kr?3n D、4260n 56360分析:核反应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它们分别是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其中衰变中有?衰变、?衰变等。
23892U?23490941214140Th?2He是?衰变, 146C?7N??1e是?衰变,4Be?2He?6C?0n是人工转变
1141921解:只有C选项是核裂变。 235 92U?0n?56Ba?36Kr?30n 15
例题2、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
解:核电站每天的发电量为W=Pt=3×108×24×3600 J=2.592×1013 J.
每年的发电量W总=365W=9.46×1015 J而1 g铀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 8.2×1010 J. 所以,每年消耗的铀的量为
9.46?1015m?kg?1.15?102kg108.2?10
19.7 核聚变
1.聚变及其条件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1)氢的聚变反应: 2231 1H+1H→1He+1H+4 MeV、2341
1H+1H→2He+0 n+17.6 MeV
(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得出结论
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强调: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2.可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
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质量:mD=2.014 102 u、氚核的质量:mT=3.016 050 u、氦核的质量:mα=4.002 603 u、中子的质量:mn=1.008 665 u、1u=1.660 6×10-27kg,e = 1.602 2×10-19C,请同学们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0.0186?1.6606?10?27?(3?108)2?E??mc?(mD?mT?m??mn)c?eV?17.6MeV
1.6022?10?1922聚变与裂变相比,(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3)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