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徐策
来源:《财经界》2011年第04期
“十一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投资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未来五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将较“十一五”有所放缓,但随着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投资增速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环境的总体判断
未来五年,我国将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民生改善的条件下,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留出空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的条件下GDP保持在7%左右,为未来五年投资发展奠定了基础环境。
第一,城镇化发展在加速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束和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将由企稳向好逐步向稳定增长过渡,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逐步消除,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第二,工业化进程仍将继续,但工业比重将有所下降。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五年工业化将由以提高工业生产比重为主转向以提高工业化的质量为主,工业化的支撑动力由资源能源为主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当前工业占比是在全球贸易严重失衡的背景下实现的,在外部需求难以复苏至以前的条件下,未来工业占比将难以维持近年来的高位。
第三,人口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刘易斯拐点”将在“十二五”中期出现。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慢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依靠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逐步消失,这一变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首先,由于人口抚养比上升,储蓄与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不断上升,经济失衡的格局将逐步改善,但经济发展速度也将有所放缓;其次,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格局将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普通劳动者工资也将随之上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