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宋词选择题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
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20、对《八声甘州》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1、对《八声甘州》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22、对《八声甘州》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23.下列对课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城子》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悼亡词,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梦境——现实——梦境”交织在一起。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B《定风波》上片说遇雨。写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的超然态度,极富表现力。下片转说晴。先只写风,则雨被吹散,不言可知。刚觉微冷,忽已斜照当头。造化弄人如此,可见祸福难凭,不如听其自然。 C《水龙吟》前四句是写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见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阙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
D《青玉案》主要写了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这词里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是作者在政治上被排除的境地的写照。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晏几道《临江仙》上半阕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下半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5
B.黄庭坚《清平乐》以“惜春”为主题,写得新颖、曲折,它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通过词人的主观,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C.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三句所写景物为现实中实有之景物,“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写的是独自闲居在客馆春寒之中的作者,耳中所闻的是杜鹃的“不如归去”的哀啼之音。
D.贺铸《横塘路》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上片,情之阻断。下片,愁之纷乱。上是宾,下是主。 25.读秦观的《踏莎行》,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此词上片写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杜鹃、斜阳(虚景)和孤馆(实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来象征前途的迷惘。
B.开头三句,通过“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C.“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D.“此恨无重数”,此乃作者心中之语,结合全词此“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26、读贺铸的《横塘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27、读周邦彦的《苏幕遮》,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抒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风荷。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C.“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句中“一 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字有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举”字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 28.下列对课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词作代表,上片是使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愁”。下片承上面“愁永昼”而来,最后三句以景见情,以物拟人,以“人比黄花瘦”塑造出为
6
相思所苦的女词人憔悴形象。用笔蕴藉含蓄而又委婉曲折。
B.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词作上片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C.《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晚年的一首超群脱俗、格高韵绝的咏物之作。其以极其凝练的而圆熟的语言,层层具现了梅花凄苦困厄的处境和高尚坚贞的品性,从中鲜明地寄寓了词人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不啻是爱国志士坎坷一生的自我写照。其中,结尾两句是全词的主旨,其中“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警句,全篇的词眼。 D.《扬州慢》是白石词中的最早作品。全词通过空灵的比兴手法,以谐婉的音节、精妙的字句和自然景物的衬托,反映了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表现作者孤高的个性人格,从而充分体现出白石词“清空”的艺术风格。词作中多用对比,有用古事比今事,昔人比今人,以昔景比金景。
29.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30.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 (5分)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李清照 B.辛弃疾 李煜 C.苏轼 李煜 D.辛弃疾 李清照 二.名句默写。
1.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行人更在春山外 3.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云破月来花弄影。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 7、_____________ 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 8、十年生死两茫茫。 , 。 9、纵使相逢应不识, , 。 10、料得年年肠断处, , 。 11、似花还似非花,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7
12、春色三分, , 。细看来,不是杨花,是离人泪。 13、 ,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 14、拣尽寒枝不肯栖, 。 15、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 。 16、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 17、舞低杨柳楼心月, 18、今宵剩把银釭照, 。 19、若有人知春去处, 。 20、春无踪迹谁知, 。百啭无人能解, 。 21、雾失楼台, 。桃源望断无寻处。 22、可堪孤馆闭春寒, 。 23、郴江幸自绕郴山, ? 2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 , 。 25、叶上初阳干宿雨, , 。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 2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 28、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 莫等闲, , 。 29、壮志饥餐胡虏肉, 。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 3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32、二十四桥仍在, 。念桥边红药, 。 33、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34、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35、倩何人唤取, ,搵英雄泪。 36、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宝马雕车香满路。 37、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 3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 39、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