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19:42:50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城初级中学 刘 东

摘要: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物理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得到发展。

关键词:问题 问题情境 思维

一、对问题的理解

问题,字面释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者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一般解释为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只有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课堂的设问并不是简单的疑问句那么简单。比如,在给学生讲浮力知识时,若提问学生:“将一块铁块放在水里时,它将沉入水底,还是浮出水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铁块将沉入水底。”如果问学生:“铁块放在水里将会下沉,但用铁板做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则无法立即作出回答。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问题性,后者具有问题性。尽管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不加区分地将两类问句都称为问题,但实际上,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句才称得上是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问题的作用

知识是以问题产生的,定理是特殊的问题的论断。物理教学的本质就是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每一个问题也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问题意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思维过程,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能使他们带着趣味性和价值性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时,又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驱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

(二)、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特点,而物理又是一门紧密联系性生活实际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教师进一步的启发和诱导,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能达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就问题本身而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在结构上无非为以下三部分:问题、方

1

法、答案。一般情况下,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把这三个部分进行整合,构成问题体系,由此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比如:“一题多解”、答案开放、问题也开放,这样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四)、问题意识能丰富学生的猜想能力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包括问题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帮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以群体参加这个过程的,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

(五)、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广泛地应用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演绎、归纳、类比、联想等各种思维方法,充分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由苹果落地受到启示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更离不开问题。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关于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观察的。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某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如果没有“带着问题观察的头脑”,我们就无法与自然界进行有效的接触,就会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现象熟视无睹,或者只看到一些现象,而无法导致科学理论的发现。例如,在学过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后,再学体温计,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有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去测量在它的测量范围内的各种物体的温度,因此也可以用它去测量人的体温。试想,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人的体温合适吗?有哪些缺陷?应如何加以改进?这些问题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它将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且,在教学中,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创设问题情景在物理教学中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呈现想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液体的蒸发知识时,先给学生呈现如下现象:用扇子对着一支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将棉花浸入酒精中,然后从酒精中取出,再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迅速下降。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就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2

(二)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举例: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扑,而人滑倒时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之前却难以作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进入问题情境。

(三)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变阻器的课题时,教师讲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许现象要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如改变台灯的亮度,改变收录机的音量,改变电风扇的转速,等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四)由旧知识的扩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课题前,学生已经学过奥斯特实验及力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于是可以提出: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导线是通过周围的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作用的。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小磁针也要通过磁场对通电导线产生力的作用。那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五)通过激发心理矛盾提出问题创设问题

在教学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识时,先让学生看两只灯泡,一只标有“220V,40W”,另一只标有“220V,100W”。然后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学生将看到40W的灯泡反比100w的灯泡亮得多,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现象与他们原有的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已有的平衡被破坏了。于是学生也就进入了问题情境。

(六)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前,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取几张白纸,其上分别刻有小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孔(孔的大小尽可能小些),将它们分别平置于日光灯下靠近桌面处。先猜想,桌面上出现的“光斑”(实质小孔成像)将各是什么形状?然后通过实验检验猜想。许多学生认为“光斑”的形状将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但实际上,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细长的长方形,这使学生困惑不解,于是进入了问题情境。

法国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作为点拨学生思维琴弦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使这一教学情境就像春风一样,“细无声”地“润”入学生心田,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随之悄然得到发展。

3

搜索更多关于: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城初级中学 刘 东 摘要: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得到发展。 关键词:问题 问题情境 思维 一、对问题的理解 问题,字面释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者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一般解释为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