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卫浴
一,国际品牌
首先,国外品牌不是国际品牌。有国外有些工厂,是家庭式的,每年造几个龙头,没什么发展,价格很高,水平不见得比浙江,和广东的高多少,把这些当国际品牌,你自己眼瞎了吧。
第二,有一定国际知名度才有可能是国际品牌,谈得上世界性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在中国发生,所以卫浴也不例外。有些人不老实,明明是国内生产,拼命说自己是国际产品,其实国外连个影子也没有。如果你买了,多半是为你的虚荣心买了单,活该吧。
所以,能称得上国际品牌的,我本人认为有以下这些
科勒 洁具,龙头,浴缸(不包括其法国洁丽芳,泰国卡丽,美国卡丽斯塔,斯达利)
乐家 洁具,龙头,浴缸(不包括其收购的工厂劳芬)
美标 洁具,龙头,浴缸(包括其旗下的意标,但不包括宝卓)
TOTO 洁具,龙头,浴缸,不过更多的是一个亚太区品牌,欧美的销售额不大。
高仪 龙头 汉斯格雅 龙头
凯乐玛 洁具 杜拉维特 洁具
称他们为国际品牌,主要有以下原因;
全球性的销售与生产体系,完善的销售网络,良好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还有,大额的销量,10亿美元恐怕只是个起点。
我适图将另外一些归为国际品牌,但须有更多的数据来证明,目前没有。但我将在下面,给大家谈谈一些常见的品牌,供参考。 二,国外品牌,但不是国际品牌
汉莎,龙头,德国销售量最大,境外不大。
克鲁迪,龙头,德国前几名的,中国有工厂,可惜来的太晚了。
当代,龙头,量小而贵,关键在于生产能力,说其他的主要是为了销售吧,龙 头水平最的量不会小。东西造形好。
威宝,洁具,德国,量小而贵,以做餐具起家,东西造形好。
威达,洁具,土耳其,欧洲第一大洁具工厂,你用的很多欧洲洁具很有可能是他代工生产的。所以,他的产品很向........哈哈。 劳芬,洁具,被收购了,瑞士的,没必要提了。 舒洁帝,龙头,意大利最大,中国不形。 newform,龙头,意大利知名,中国不形。 卡特雷诺,洁具,意大利,中国很少。 尹奈,日本,洁具,比TOTO还要贵。
R-TOTO,韩国TOTO,主要是恒温龙头做的好。 高陶,泰国TOTO。
我思前想后,主要是这些,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补充。但要准确。 下面我讲下本土品牌。 三,本土要自强
本土主要按地理方位来讲,因为国内水平差不多; 从南开始
广东顺德与佛山,中山等地:箭牌,法恩莎,奥斯曼,东鹏,.....其中最好的是箭牌
广东潮州地区,以前专做假货,现在好多了,也有几家以做品牌为主。
四川(重庆),四维与金四维
唐山,惠达。
另外,北京上海也有两三家,有些影响,北京的是喜彪,上海的是嘉欣(卡思卡特)
四,还有一些品牌,自己称自己为国际品牌,其实还有很多差距。
吉事多,以前为美标代工龙头的工厂,叫显浩。后自己做品牌。叫德国吉事多,其实德国以前并无此产品。产品款式以美国款式为主,比较注重产品与店面形向。性与价,本人认为有一些差距,你选择,只是因为你太不懂这个行业了。
贝朗,自己做龙头,洁具由别人代工,款式以德国款多为主,为什么叫美国贝朗,可能是创始人在美国 工作过吧。
丹丽,洁具,设备是法国的,其他跟法国不沾边。
英陶, 香港人投资做的,为什么叫英陶,原因是中国人太不自信。 五,还有一些产品,工厂已经上市,但不见得你可以认得出
海欧,专门为欧美国际品牌代工。
高宝,专门为美国国际品牌代工,亚洲数量第一。
我买的产品是上海产的。上海产的洁具不多,只有嘉欣产的才算,包括卡思卡特,米可莉,德米克,贝朗部分,松下部分;还有一个厂,现在没有影响力,现不讲出来。
果然是行家。
我从97年开始在建材特别是洁具这个行业工作,看过2次法兰克福展,参观过几家国际品牌的工厂(主要在欧洲),国内的外资厂基本都看了,一些大的OEM厂也看过,对国内(包括港澳地区)的各大品牌经销商网络比较熟悉,对一些品牌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借Sunjun5兄的帖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些出入,请指正。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排名,网上经常会有的所谓10大,依据是甚么呢?因为在国际资本的运作下,品牌的家族性和唯一性已是过时,据我所知,大品牌里面只有Kohler还是没有上市的家族企业,VB有51%不可转让股份外,大部分品牌只是资本游戏的砝码而已。就像Masco收Delta(得而达),Hansgrohe(汉斯格雅),Grohe(高仪)前年被美国一家投资公司收购就是当年欧洲最大的收购个案。美标集团已经把洁具业务打包叫卖了,包括TOTO都有参与报价,但最终买家应该是Moen(摩恩)的母公司Fortune。Roca(乐家)其实99年就收购了Laufen(劳芬),但去年才将业务合并,全球第2加第4,已经超了美标。所以很难以集团来排名。
如果以单个品牌来说,又有可能有多个产品,如伊奈、VB、Roca、Vitra等瓷砖是占很大份额,而且欧洲品牌的特点是陶瓷与五金分开,就这方面就不如美国品牌。 所以我会根据个人实际了解说一下,没有排名。
美标:国内没啥好说的,7个工厂减到5个,维持着4个多亿的量,也死不了。美加依然有很高的占有率。雅美跟宝卓在欧洲也是低端产品。Ideal跟Jado在欧洲口碑还可以,但没量。
Kohler:没啥可说的,Kallista终于在国内见到了,还不错;但扩张的有点太过,8亿多的量不是市场及该品牌的真实反映,稍不小心会重蹈美标的覆辙
TOTO:撇开主观因素,客观的说,经营策略正确,产品不错,经销商有钱赚,办事处有钱赚,所以2000年至今一直国内第一,相信未来5年内都不会大跌;区域性品牌,只在亚洲有市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