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语法(二)

古代汉语语法(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3:24:35

有一致的看法,一般把古汉语的否定副词分为五类:

1、一般否定

表示一般否定的主要有“不”和“弗”两个,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修饰及物、也可修饰不及物;“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动词,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动词不再带宾。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风之积也不厚。(庄子·逍遥游) 2、祈使否定

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别”“不要”主要有“母”和“勿”又是也可写作“无”(通假字)此外,“莫”和“不”又是也可用作祈使否定。“母”和“ ”的区别与“不”和“弗”的区别及本想通。受“母”否定的及物动词可以带宾,受“勿”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尚书·汤誓)

子曰:“主忠信,母友不如已者,过则母悼改”。(论·子罕)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卫灵公) 愿先生勿泄!(史·刺客列传) 3、已然否定

表示已然否定的是“未”,即否定某种情况已然发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

宣子未出山而复。(左·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存在否定

表示存在否定的主要有“无”“亡”“靡”等这类否定副词是否定某种情况或时间的存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没有”

自直之箭, 圜之木,百世无有一。(韩非子·显学) 常苦枯草,亡有平岁,谷贾翔贵。(汉书·食货志) 5、判断否定

这类副词是对判断的否定,常见的有“非(匪)”,“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

第 45 页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微沃无酒,以遨以游。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王矣。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否”不修饰谓语,而是和谓语并列,构成肯定否定相叠句子,或者单独成句。

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六)表敬副词

有教材称为“谦敬副词”主要用来便是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它们原来都是动、形等实词,以斯具体明确,用作表敬副词后,其本意变得不明显或消失了。

表敬副词是对封建等级观念在语言中德反映,现汉中没有和它们完全相当的词语,因此,有些表敬副词无法译出。

1、表示自谦德,常见的有“窃”“敢”“伏”“愚”“忝”“猥”等。 老臣窃以为 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郑伯克......) 伏闻太子玉体不安。(救乘·七发)

2、表示敬人的,常见的有“请”“敬”“幸”“谨”“惠”“辱”“蒙”等。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君惠 福于敝 之社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桓公伐楚)

现代汉语中,有些表敬副词还在使用,如“请问”“欢迎回顾”“敬请光临、指导”“谨遵教诲”“谨表谢意”等。

思考和练习六:

一、古代汉语的副词克芬为那几类?

第 46 页

二、古代汉语的否定副词有哪些?他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差异?

三、什么是情态副词?关于情态副词的分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四、标点并翻译下面一般文字。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艺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 之

二、代词

代词是有称代和指示作用的一类词。代词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它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和短语。所以,有了代词就可以避免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使得文章简洁、流畅、明白。

古代汉语的代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人称代词,以代人为主,有时也可以一代人格化的是五。一类是指示带刺,除称代外,还可表示指示和区分,指示代词一般代物,又是也可以代人。一类是疑问代词,可以问人、问物、问时间和处所等。除此之外,无定指代词“或”和“莫”,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用法也需要大家掌握。

(一)人称代词(从意义上说,一、二称纯指人,三兼指物。从语意上,一、二是双声关系三互相是 )

1、第一人称代词

先奉时期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台”“印”。其中“我”“余”“朕”是殷商时期就有的,“吾” “予” “台”“印”是西周以后才出现的。其中,“予”和“余”是同音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予”只是“余”的不同写法,二者的区别只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不同习惯,《尚书》《诗经》《论语》《孟子》等用“予”不用“余”,西周金文、战国时期的多数文献如《左传》《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用“余”,汉代以后“予”就基本上不用了。“台”可能是“余”

第 47 页

的变体,只见于《尚书》中。

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离骚) 启予足!启予手!(论·泰伯)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尚书·汤誓)

“吾”和“我”在文言文中多用于对话中,用法略有不同,“吾”一般用于主语和定于,“我”则用于主语和宾语。当“我”用于宾语时,“吾”往往用于主语;当“吾”用于定于时,我往往用于主语。“吾”在上古时期,很少用作宾语(少数可作前臵宾语),中古时期,“吾”才可以直接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不吾知也。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 之不祥。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朕”一般用作宾语,先秦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二十六年饮定为皇帝专用。

帝高阳之苗 ,朕皇考曰伯庸。

“印”来自于周族人的母语,只见于《尚书》和《诗经》,且用例很少,没有真正进入雅言。

人涉印否,印须我友。

魏晋时期又出现了“身”和“侬” 身是张翼德也,可共莱决死。

“侬”是六朝时吴地方言词(吴侬软语)又作“阿侬”“侬家” 欢愁侬亦惨,朗笑我便喜。

唐五代时又出现了可作第一人称代词用的“奴”,又可写作“阿奴”“奴家”,男女尊卑均可使用,后代渐为女子专用。

(商昌王)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愿可汗怜师如怜奴。” (三藏法师传)

最高统治者的自称之词:予一人、余一人、我一人、朕、不谷(不善良)、寡人(寡德之人)、孤(拥护者少)。

第 48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语法(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一致的看法,一般把古汉语的否定副词分为五类: 1、一般否定 表示一般否定的主要有“不”和“弗”两个,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修饰及物、也可修饰不及物;“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动词,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动词不再带宾。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风之积也不厚。(庄子·逍遥游) 2、祈使否定 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别”“不要”主要有“母”和“勿”又是也可写作“无”(通假字)此外,“莫”和“不”又是也可用作祈使否定。“母”和“ ”的区别与“不”和“弗”的区别及本想通。受“母”否定的及物动词可以带宾,受“勿”否定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尚书·汤誓) 子曰:“主忠信,母友不如已者,过则母悼改”。(论·子罕) 已所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