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二首A卷基础过关练无答案新人教版
A卷基础过关练-《唐诗二首》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24分)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高者挂胃( ) 沉塘坳( ) 大庇天下寒士( ) 突兀( ) 布衾( ) 两鬓( ) 口称敕( ) 辗冰辙( ) 2.下面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需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3.指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____”同“____”,____
(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同“____”,____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____”同“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两鬓苍苍/十指黑
5.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一个
“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以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6.填空。
(1) 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2)呜呼!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_______”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品交易,帛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帛贱,半匹纱一丈绫的价值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这句诗反映了_______。 7.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又不敢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5分)
1.请为下面的新闻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落下帷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
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2.你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时想拟一副对联作为标语,同学们想出了上联,请你从下面八个词语中选用四个组成下联。
词语:品味 树立 欣赏 提高 楚辞汉赋 美文华章 文化自信 文学修养 上联:诵读唐诗宋词,感受华夏文明 下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