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黎世忠 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
(4)要求高中生改变认知、重塑自我。 (5)坚持不懈地对高中生进行挫折教育。 4、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自强教育氛围 (1)树立良好校训,激励师生奋进。
(2)做好育人环境调查,制定自强活动细则。 (3)创设教育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4)运用激励,抓好专题活动。
5、构建社团网络机制,挖掘自强教育潜能 构建中学社团网络(如下图):
6、定期评选“自强之星”,激活奋进多彩人生
三、课题创新之处
课题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广泛涉猎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既有成果,吸取了他们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我们更注重民族地区高中自身的实际,注重学生的现有基础、未来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力求从这方面的实际,使研究贴近他们的生活需要。这就使得该课题研究通过系统的论证,从理论上确定了民族地区自强教育的核心地位,对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了较系统的构建,为民族地区高中就如何实施自强教育提供了思路。 课题主要创新之处如下:
1、提出了民族地区高中教师自强素质。认为高中教师素质包含自强教育素质,即强烈的角色竞争意识、积极向上的育人观、深厚丰富的人文素质、健康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关怀能力。认为这种自强教育素质正是改善、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民族地区高中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以人为本”核心理念
的客观要求。
2、系统探讨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的理论架构。课题组深入研究探讨 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的理论基础,界定了自强教育的内涵,并从理念、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对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的理论构架作了富有现实性、针对性、创新性、独创性、可操作性的系统探讨。
3、提出了“自强教育生活观”。即将自强教育有机融入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理念、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环境等各个层面,将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心理欲求,通过实践、体验、感悟转变为自强心理体验和自强意识,并成为民族地区高中追求、欣赏、表现、创造的内在需求过程。
4、构建了以“自强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在学校德育目标、原则、方法、途径上都围绕“自强教育”来设计和建设,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自强活动为中心、以自强体验为中心,并以培养人的自身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养成良好习惯。
四、课题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1、获得通报表扬和奖励。2005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期成果检查中,“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获得通报表扬和奖励。
2、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对周边兄弟学校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自课题开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近40篇研究论文,其中正式发表的论文9篇,获国家级奖的论文8篇,另外《中学生“自强教育”三字经》被入选2004年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汇编,并在2006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系列‘新童谣、儿童诗歌’征集活动”中获全国三等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同。在此期间,课题组还编辑并出版了《自强之路》《青松傲雪》等校本课程教材,拟正式出版《高中自强教育探索与实践》专著,创办了《凤山教育研究》和《桂园》杂志,对民族地区高中德育工作将起着直接积极的影响。先后有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广东连州市、广西贺州地区的30余所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学习观摩达60余次,对周边兄弟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2004年10月由永州市政府组织的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师德师风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课题主持人黎世忠校长作了“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发展自强教育”的发言,同时,相继有永州日报、永州电视台、江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以专版、专题对我校“如何科研兴校,发展自强教育”进行了报道,在家长、社会等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3、提高了民族地区高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目前,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4个(其中“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1个),市县级课题10个,重点参与教师70多人,带动了民族地区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德育课题的骨干和班主任,已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专家型转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提高了学生自强教育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1)集体荣誉感增强,人人奋发向上,个个追求自强。
通过自强教育研究与实践,民族地区高中人人奋发向上,个个追求自强,如2004年朱隆祥、朱彬同学参加高中数学奥赛均荣获省一等奖,蒋永华同学参加高中化学奥赛荣获省一等奖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奥赛中,有15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在“中华魂”读书征文活动、“少年美文”“奥林匹克杯”“小作家”和“语文报杯”等全国中学生写作大赛活动中,共有89人次获得了省级、国家级奖项,并有大量学生作品发表在《美文》《作文大王》《辽宁青年》《现代中学生报》等杂志报刊上。
2005年10月,我校成功地承办了永州市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并获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6年10月在我县第24届中小学运动会上,我校再次获得县属中学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我校体育健儿“自强之星”魏丽芝同学以27秒4的成绩打破了保持十一年之久的县女子200米纪录;何江文同学以12.26米的成绩打破了保持十二年之久的县男子铅球纪录。
(2)遵纪守法,自觉性强,无违法犯罪现象。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99%以上,优秀率达80%以上。 (3)学习氛围浓,学业成绩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2004年,“自强之星”唐晓春以661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
2005年,我校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200人大关; 2006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我校居全县之冠。
近几年来,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强教育,使更多的高中生不断走出大瑶山,走进全国一流名校,甚至走向世界名牌大学。如“自强之星”周勤、黄昕、唐晓春、陈瑶生、周晓东、吴宪华等优秀学子纷纷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黄珍玉、杨新羽留学于美国,周勤留学于法国,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已公开发表、出版、获省级以上奖的论文或成果
(1)《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着眼培育世纪良才》 黎世忠 教育行政管理探索与实践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8
(2)《中学生“自强教育”三字经》 李垂庆 2004年全国中小学思想建设优秀成果汇编 西苑出版社 2004.12;在2006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系列‘新童谣、儿童诗歌’征集活动”中获全国三等奖
(3)《挖掘教材潜质 培养自强素养》 何彬文 文教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下旬刊 (4)《从学校环境入手 培养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自强精神》 陈其戬 当代教育论坛 2006年第2期 (5)《深入开展“自强教育”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 黎世忠 文教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22期
(6)《民族地区单亲高中生自强教育研究》 唐添翼 文教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20期 (7)《活力与毅力的印证》 伍致松(指导老师:何彬文) 辽宁青年 2006年第13期 (8)《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杨建(指导老师:何彬文) 辽宁青年 2006年第13期
(9)《教师缺位,必将制约着自强教育的发展》何彬文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一等奖 (10)《民族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唐添翼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一等奖
(11)《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唐添翼 中央教科所首届信息化成果论文评选全国二等奖
(12)《论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 吴湘云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二等奖 (13)《女孩当自强》雷迎春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二等奖 (14)《江华学子当自强》 李垂庆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三等奖
(15)《民族地区高中女生自强教育初探》 刘国玉 第五届全国中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三等奖 (16)《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何彬文 科教新报 2007年5月15日 教育文苑 3 2、拟正式出版专著《高中自强教育探索与实践》 主编:黎世忠 李垂庆 3、形成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黎世忠 李垂庆
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题研究由于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由于研究人员的学识和水平所限,尚有一些问题研究不够,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自强教育”校本课程读本,如果作为一种教材进课堂,从体例到范式,从内容到文学风格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
2、自强教育管理系统与评估体系、自强教育校园网平台规划与建设研究现未能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