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天津、宁夏、辽宁、安徽卷联编理综化学精简版)
答案:(1)Cr2O7 + 6Fe + 14H
2-2++
2Cr + 6Fe + 7H2O
3+ 3+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解析:(1)第①步是Cr2O7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2)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出对应颜色的数据;(3)从最终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学式可知,滤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4)1L废水中的n(Cr2O7)=5.00×10mol,根据关系式:Cr2O7~4Cr0.5Fe1.5FeO4~10FeSO4·7H2O,所以理论上
2-
-3
2-
n(FeSO4·7H2O)=0.05mol,m(FeSO4·7H2O)= 0.05mol×278g·mol-1=13.9g。
28.(17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① ②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298
10 6.0
0.30
298
3
6.0
0.30
实验目的
T/K
PH c/10mol·L
1
-3
-
2?
Fe
2+
H2O2
?(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答案:(1)
(2)8.0×10;(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实验①是参照实验,所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和③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这样才能起到对比实验的目的,则实验②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T=313K,pH=3,c(H2O2)=6.0 mol·L,c(Fe)=0.30 mol·L,实验③显然是探究pH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在50~150s内,△c(p-CP)=0.8mol·L,则v (p-CP)=0.08mol·L
1
-1
-1
--1
2+
-1
-6
·s;(3)温度过高时,H2O2分解,c(H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4)从图中看出,pH=10时,c(p-CP)不
变,即反应速率为零,说明碱性条件下,有机物p-CP不能降解;(5)从第(4)可以得出,在发言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迅速增大,反应停止。 制原点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7.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NaOH或HCl酸或碱盐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答案B【解析】S与O2生成SO2,再与H2O生成H2SO3,可以与NaOH生成Na2SO3,B项正确。A项,SiO2不与水反应,错;C项中CuO,D项中Fe3O4均不与H2O反应,故错。 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 1L0.1mol·L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
答案C【解析】A项,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错;B项,乙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H小于0.1NA,错;C项,CH4的质子数为10,正确;D项,乙醇标状下不是气体,错。 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答案A【解析】苯不与溴水反应,只能液溴反应,A项错。乙酸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油脂在碱性条件能水解,B项正确;C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营养的物质,正确;D项,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而甲烷不可以,正确。
2-CO + H2O3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HCO3- +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HCO3?)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c(CO32?)答案B【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项错;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项错;D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故错。 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3+2+
答案D【解析】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被还原成Fe,B项正
2+
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项正确。加入Fe,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2+3+
Fe失去电子生成Fe,而作为负极,D项错。
12.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CH3COCH3?Br2HCl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
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 增大c(HCl),v(Br2)增大 D. 增大c(Br2),v(Br2)增大
答案D【解析】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中CH3COCH3,HCl的浓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所以结果,时间变长,即速率变慢了,D项错。其他选项依次找出表中两组相同的数据,看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即可。 23.(15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H=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答案(1) (2)弱于;(3)S + 2H2SO4(浓)
△3SO2↑+ 2H2O;(4)2H2O2 MnO22H2O + O2↑(或其他合理
答案);(5)NaNO2 ;(6)(3a – 4b)KJ/mol【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涉及化学用语、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化学的知识。从给出的表,结合T在周期表的位置与族数相等这一条件 ,不难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1)T为Al,13号元素。(2)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为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3)S与H2SO4发生归中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看,只能是SO2。(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 + O2 = 2NO2,显然NO过量1L,同时生成1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
归中生成+3N的化合物NaNO2。(6)C + O2 CO2 H= -a Kj/mol①,4Al +3 O2 =2Al2O3 H= -4bKj/mol②。
Al与CO2的置换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为:4Al + 3CO23C + 2Al2O3,此反应的H为可由②-①×3得,H=-4b-(-3a)=(3a-4b)Kj/mol.
24.(13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Fe,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 (5)已知298K时,Mg(OH)2的容度积常数KSP=5.6×10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
2?3??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
2?)=_______.
答案(1)Al2O3 + 6H 2Al +3H2O
- -2
(2)SiO2 + 2OH SiO3 + H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 (4)NaHCO3;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10
(5)5.6×10mol/L
3+
【解析】本题考查铝土矿中氧化铝提取的工艺流程。(1)与HCl反应生成Al,应为铝土矿中Al2O3。(2)SiO2可以
3+-
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3)检验Fe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显红褐色沉淀等。(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3。(5)Ksp?c(Mg2?)c2(OH?),c(Mg12
3+
2?)=5.6×10-
/(0.1)=5.6×10。 25.(17分)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2-10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木目标。 (2)选用B和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Zn)?=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