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5、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所知而更进于行”。这以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观点)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 2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够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D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27、同一颗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他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9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行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8、(甘肃2003)人类社会的物质行在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9、(浙江2004)社会基本矛盾() A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B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D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依据
30(福建2005)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A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D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10
律
31、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3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则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等同于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3、2003年6月1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
11
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管理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3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35、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6、(江苏2004)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B世界观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