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
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干燥,居住的房屋主要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
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结构出现差异的原因为( ) ①地理环境的不同 ②气候条件的不同 ③种植农作物的不同 ④都会制作乐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
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 3.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
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4. 实物史料和图片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发 展
变化。观察下列图片,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
A. 建筑技术的发展 C. 战争武器的改进 B. 冶铸工艺的提高 D. 生产力不断进步
5.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 诸侯争霸 B. 变法运动 C. 百家争鸣 D. 民族交融
6. 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这样作n我介绍:“我的姓名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
中地理位置最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你能猜出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吗( )
A. 秦齐 B. 齐燕 C. 楚秦 D. 秦燕
7.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8.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 )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第1页,共17页
9.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如图体现的措施是( )
A. 商鞅改革户籍制 B. 文景帝以德化民 C. 汉武帝的推恩令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10. 下列事件不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 荆轲刺秦王 B. 陈胜、吴广起义 C. 秦始皇焚书坑儒 D. 班超出使西域
11.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
胜多的巨鹿,它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
A. 破釜沉舟 B. 四面楚歌 C. 项庄舞剑 D. 三顾茅庐
12. 张老师在讲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下图)。对这
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 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C. 汉武帝首创殿试
D.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13. 有人说:“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百家争鸣
14. 东汉初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光武中兴”,它赞扬的是
谁的功绩?( )
A. 王莽 B. 刘秀 C. 刘邦 D. 刘彻
15. 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第2页,共17页
A.
院宅画像砖
B.
陶院落
C.
击鼓说唱佣
D.
汉并天下瓦当
16.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D. 东汉中后期 17.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
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 原因及影响 B. 原因及经过 C. 原因及特点 D. 特点及影响
“孝明帝”等。18. 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学习汉族的礼法 C.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9.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
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统治区域扩大 C. 对外交流频繁 D. 佛教影响削弱
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 )
A. 经济恢复和发展 B. 胡汉民族的交融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统一局面的形成
21. 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
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 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2. 三国时期,吴国曾派人到达夷洲。你认为吴国在当时能够到达夷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发展 B. 丝织业兴旺 C. 造船业发达 D. 旅游业发达 23. 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
口迁徙 高潮发生在( ) A. 东汉初年 B. 东汉末年 C. 西晋初年 D. 西晋末年
24. 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如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政权正确的是
( )
第3页,共17页
A. ①西晋 ②北魏 ③梁 ④宋 C. ①北魏 ②西晋 ③宋 ④梁 B. ①西晋 ②北魏 ③宋 ④梁 D. ①北魏 ②西晋 ③梁 ④宋
25. 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苏湖熟,天下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6.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
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图中哪个字母是表示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场?
结合下图将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答案直接写在空格内的横线上)
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 材料二三国实力比较表
魏 蜀 吴 户数 103万 28万 52.3万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第4页,共1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