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2.正确理解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具体认识都只能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一个方面上、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总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正确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人类实践活动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不断发展,为实践发展提供认识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能力会无限发展下去,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1.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新教材一年级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专家解释,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
①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客观实际加以利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客观与主观总是统一的 A.①② 【答案】A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6月7日,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与6名高考状元同台
PK,分别解答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完成整张试卷。Aidam在1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卷,最终获得134分。所得分数超过其中两位状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idam”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Aidam”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Aidam”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 ④“Aidam”的研发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①② 【答案】C
【解析】Aidam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④符合题意。“Aidam”是人类智慧的物化,但永远代替不了人类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也永远代替不了人脑具有独立的思维或意识。因为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或人类,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故②③错误。选C。
3.2017年2月14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正式开钻。此次钻探目标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陆过渡带,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揭示“陆地为什么会变成海洋,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等科学之谜。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制定正确目标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答案】C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7年7月6日,欧洲梭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该发现由我国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高原宁表示:“发现粒子仅仅是个开始,由两个甚至是三个重夸克组成的重子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
动人心。”这一研究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 ③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答案】C
【解析】“欧洲梭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实验组宣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未来的研究依然会非常地激动人心”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② 【答案】D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C.②④
D.①③
B.①③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②④
D.③④
B.③④
6.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就引发社会极大反响。有人认为它让人们看到了腐败的真实一幕,演示了腐败的成因,说出了背后的真相。也有人认为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现实中家族和圈子的力量,应该叫《家族的荣耀》。这一现象表明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意识 ③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答案】B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中“取决于主体意识”说法错误,排除。③错误,对同一客体可以有不同认识,但是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题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有人认为它揭示了腐败的真实一幕,有人认为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现实中家族和圈子的力量,这说明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有主动性和选择性,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