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含解析)
(2017·江苏政治)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识记并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是做错本题的原因。 【答案】D
1.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有了人脑,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还必须有客观存在,即“原材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意识的表现:无论是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一般动物则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017·天津文综)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017·全国卷2文综)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
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识记并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做错本题的原因。
【答案】B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错误认识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而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2017·全国卷3文综)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答案】B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点3 不能准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这句话在微信朋友圈被刷爆了!但体育专家指出,过于肥胖者由于下肢承受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本身已经受到较大压力,跑步会给下肢关节“雪上加霜”,容易造成膝关节受伤。因此,建议严重肥胖者少做或不做跑步运动,可以多做游泳、快走等负担小的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③体育专家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更有用,所以是真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