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的第12课的第一节内容,隶属于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这一主题。主要讲述了在1929-1933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下,美国第34任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实行“新政”使美国走出困境的历史,并通过对“新政”内容、特点、效果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说明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本节内容与上节课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本课的第二节《法西斯专政》共同构成有关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将经济危机与本单元的一战、二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与发展组合在一起,突显了本单元的主体——“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
二、学情分析 1、“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它的措施中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是初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对理论的铺开论述,侧重于新政措施对应对经济危机而产生的实际作用。
2、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归纳、概括、探究等历史学习的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新政措施的归纳和特点的概括。
3、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知识面难免有些局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准备足量的资料以备学生使用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要求:学会评价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结合对教材地位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设计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三维目标 1、知识识记
掌握新政的内容、特点、评价。 2、能力培养
(1)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总结概括新政的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新政的措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3)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价值观
(1)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
(2)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依据:新政的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而这一特点不但使美国走出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与借鉴。因此,将新政的特点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要求让学生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历史事件并对之进行客观的评价,我将采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力求用真实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客观理解。)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主要流程分为五大教学环节,在重点环节中设置环环相扣的五个思考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高认知水平,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既要围绕中考指向又不失课堂的活力。)
教法:以探究式为主,配合以情景体验、讲解、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学法:阅读理解、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史料分析、图表制作等。
五、教学流程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资源
一、走进新政:新政的提出
历史的穿越。通过对近两年非常热火的“穿越剧”做引,让学生也来在体会一把“穿越”,设置奥巴马与罗斯福见面的场景,让罗斯福带我们一起去回顾他所创造的辉煌——罗斯福“新政”,从而导出课题—— 罗:小奥,最近还好吗?
奥:老罗,唉……焦头烂额喔,难道您还看不出吗? 罗:怎么了,美国出事了? 奥:出大事了。
罗:不会吧,再大也大不过我那些子事吧?
奥:是啊,您老当政时不也遭遇过吗?不是说解决了吗?咋又来了呢?这次 和1929年的那次有区别吗?我能用您那一套解决问题吗?
罗:这……我无法告诉你你现在应该怎么办,不过我可以带你去看看我当时面临的困境,让你看看我是怎
么办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那让我们一起去跟随罗斯福看看他是如何用“新政”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吧!
(通过想象来创设教学起始情景,调动了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又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了解到 “新政”是用来应对经济危机的。从而为下一环节的第一个思考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 第二环节:设置问题、重难释疑 二、感知新政:
(感知新政是要感知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其中新政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问题,设置了三个思考问题:新政要应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在应对方法上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步步推进、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新政特点。)
思考一:新政要应对的问题是什么?
当这个问题出现在屏幕上,学生根据导课内容将回答:要应对经济危机!随后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有关经济危机的内容,包括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等。
(让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很好地衔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必要性。)
教师过渡:面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灾难和恐慌,在危难之中受命的美国34任总统罗斯福将“新政”作为一剂良药给民众注入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展示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的图片,引出第二个问题——
思考二:新政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
这是本课重要内容,解决这一环节,我采用将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 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经济危机在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图片); 让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得出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 最后使用表格归纳新政的措施及各自起到的作用。
项目 金融 工业 农业 社会救济 措施 颁布《紧急银行法》等,整顿银行 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 颁布《农业调整法》 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以工代赈” 作用 恢复银行信用 减少盲目生产 维护价格,促进发展 缓解失业压力 (通过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中加强对重要内容的记忆,也为下一个问题——新
政的特点做了铺垫。)
教师过渡: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的配合以讲解来阐明新政在各个领域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例如要求有支付能力的银行重新开业;规定工人们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政府开设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等。适时的抛出第三个思考问题—— 思考三: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自己对措施的讨论理解在配以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出: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教育资源
(这样的设问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对新政的感知得到提升。由于学生在前一个内容——新政的措施作了很好的讨论和理解,因此不难得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
三、感悟新政:
(感悟新政一是让学生分析了解新政的实施的效果,即新政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二是让学生体会优秀人物身上的品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思考四:新政实施后的效果如何?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关于“美国经济恢复的柱状图”和“美国失业率下降的折线图”以及一些影视、书籍资料中对于罗斯福新政影响描述的节选,学生讨论得出对新政的积极作用:
对美国——在经济上度过了经济危机,在政治上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提供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自我调整的宝贵经验。
教师过渡:新政产生了如此良好的效果,是不是从此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将不会再爆发经济危机了呢? 展示两则材料,一则是1919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周期图,一则是“二战后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让学生得出:“罗斯福新政”只是暂时的调整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这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精选的史料让学生感悟新政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评价时,指导学生掌握“评价”是要根据政策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来得出的结论:“罗斯福新政”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过渡: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除了政府发挥了强有力的措施以外,还和一个人杰出的个人魅力分不开,他就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时出示罗斯福的个人简介,使学生思考第五个问题—— 思考五: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你觉得他身上的哪些可贵精神值得你学习?
1、身残志坚—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比外表重要。 2、乐观自信—用微笑与自信鼓励困境中的人们。 3、改革创新—用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4、爱国救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感悟优秀人物的品质;第二,同时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学习是古为今用的,要用优秀的品质来影响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 第三环节:归纳小结。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 二、内容和特点 1、金融
2、工业(核心)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农业 4、社会救济 三、评价
1、积极作用:对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提供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自我调整的宝贵经验。 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 第四环节:巩固新知,延伸课堂
教育资源
一、多媒体给出习题,学生解答,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精选的习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二、课堂延伸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一个通过新政使该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个通过改革开放使国家走上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两大改革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改革是: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
(1)背景: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2)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实质:都是在维护基本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4)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从纵向上比较了“罗斯福新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个政策和理论,让学生体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对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五环节:自主探究,课后拓展
材料:谈到美国经济,奥巴马说:刚上任时,美国经济处于“自由落体下滑”,现在则“走上正轨”。
完成这一惊天逆转,奥巴马可谓倾尽全力。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美国出台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签署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
为挽救金融业,美国财政部出台了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
同时,我们还看到奥巴马经济政策面临高失业、巨额财政赤字和经济可持续复苏这三大问题的挑战。 问题:请在课下查阅,奥巴马应 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措施, 对比罗斯福新政,思考“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是否还 有利于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新课程要求历史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联系现实、涉足生活。课后作业题的设置,让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提供了平台,增强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资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