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2.3合本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2.3合本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4:11:26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文档1

1、(1)管理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有效的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管理的组织性:管理存在与组织中,是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管理没有自己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管理的普遍性,组织大大小小,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管理的系统性:管理受内外环境的限制。管理的一般方法、经验、模式没有普遍适用性,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是由许多活动构成的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五大职能) 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是效率与效果兼顾。

(3)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资源的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需要协调。 2、管理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是指建立适当的公司架构,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划分妥当,并适当地调配机构内的人力和物力。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领导:是指影响、指导和激励下属,使下属的才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机构的业务。

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组织内各成员的表现所作出的检查,其目的是要确保各员工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和发展,以及尽早把错误改正过来。

创新:没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3、(1)管理者含义:组织活动分为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应的产生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者与其他一般人员的本质区别是:协调促进他人努力工作,并对他人工作结果负责。

(2)分类: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发展。中层管理着:执行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者或操作人员。 基层管理者:监督操作人员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第 1 页 共 23 页

(3)技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方面的能力。基层>中层>高层;人际技能:对下属的领导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概念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做某事的能力

(4)角色(三类十种):人际角色:荣誉主管 领导者 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 发起人 4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报告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②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

5、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管理基本原理:(1)系统优化原理(1+1>2)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促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分为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2)人本原理:人事管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包括组织内部员工还包括组织外部人员。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选举职工代表参加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参加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是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责任原理:合理分工、明确规定组织各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和责任。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责(分工)权(人才物)利(物质和精神)对等。职责权限利益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能力是高。 (4)效益原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和手段。 法律方法: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来严格约束管理对象来实现组织目标。

行政方法:借助行政权威、行政手段来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

经济方法:依靠利益驱动,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被管理者物质需要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和实现方法。 教育方法: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满足管理对象社会需要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技术方法: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运用自己或他人的技能以提高效率和效果的方法。

一、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①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工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③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2)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

第 2 页 共 23 页

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40年代) 1、背景:经济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要求。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工业产生(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困惑(经验式+棍棒式)磨洋工、罢工、破坏厂房机器;企业资本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2、代表人物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要方法是用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传统管理方法;核心是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评价:贡献:经管理确定为科学,被视为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也被视为科学管理诞生之年。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企业中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实践精神令人感动。 缺点:将人看做是赚钱的机器;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2)法约尔 1925年《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般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的六大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的五大职能(核心):计划:预测将来和制订行的结构。指挥:组织真正运行起来,使企业人员的活动得到保证。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得统一与和谐。控制:保证企业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与既定的原则和发布的命令相一致。 管理活动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工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权力线);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评价:贡献:他对管理的五项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课堂。其理论体系至今无人能出其左右。不仅适应于企业亦适应于其他部门。他提出的管理原则,经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现在仍为许多人所推崇。 缺点: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属只能接受唯一一个上级命令,这与劳动分工原则可能发生矛盾。 (3)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内容:实行职责分工:每一个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即各种职务和职位按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不中断的指挥链。

广泛的档案系统:行政命令、各种条例和决定都以书面形式形成正式文件,存档保管,有利于组织的正式化和制度化。 第 3 页 共 23 页

人员的任用: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任用,且不能随意免职。

职业经理人员:行政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 遵守规则和纪律: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

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关系。 评价:贡献:官僚制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因素对整个组织的运转降到最低程度,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主观、偏见的影响,这种组织适合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并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缺点: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抑制创造着非正式组织,强调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决策时只考虑规章和程序,而忽视了成员的情感方面的需求,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4)林德尔﹒厄威克——对管理理论的综合和系统化、管理的三项原则和三个职能。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职能构成的。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 3、(1)霍桑试验内容: 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经历了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照明度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 大规模访谈: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发现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结论: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②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以效率为导向, 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导向。③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措施是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即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评价:贡献:激起了对人的因素的兴趣;改变了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为管理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缺点: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过分强调感情的作用;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的影响。

4、比较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群关系学说 泰罗:经济人—心理革命—注重个体、物质环境、技术技能 第 4 页 共 23 页

搜索更多关于: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2.3合本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文档1 1、(1)管理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有效的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管理的组织性:管理存在与组织中,是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管理没有自己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管理的普遍性,组织大大小小,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管理的系统性:管理受内外环境的限制。管理的一般方法、经验、模式没有普遍适用性,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是由许多活动构成的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五大职能) 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是效率与效果兼顾。 (3)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资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