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化学复习题
1.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B.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D.酸效应系数越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2.配位滴定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B.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C.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A与C项的混合色
3.在EDTA滴定中,要求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从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in值应( )
A.大于K'MY B.小于K'MY
C.等于K'MY D.大于100K'MY
4.某溶液只要含有Ca2+, Mg2+以及少量的Fe3+,Al3+,今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用氧化还原标准溶液滴定,以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 A.Ca, Mg ,Fe,Al的总量 B. Fe3+,Al3+的总量 C. Ca2+, Mg2+的总量
D.仅Mg的总量
5.在Ca2+ Mg2+混合液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时,为了消除Mg2+的干扰,宜选用( ) A.控制溶液酸度法 B.氧化还原掩蔽法 C.配位滴定法 D.沉淀掩蔽法 6.通常测定水的硬度所用的方法( )
A.酸碱滴定法 B.氧化还原滴定法
C.配位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7.当溶液中有两种金属离子(M,N)共存时,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而N不干扰,则要求( )
A.lgKMY-lgKNY≥5 B.lgKMY-lgKNY≥8 C.lgKNY-lgKMY≥5 D.lgKNY-lgKMY≥8 8.测定Al所采用的滴定方式为( )
A.直接法 B.间接测定 C.返滴定 D.置换滴定 9.测定Fe3+时,溶液的PH为( )
A.2.00~2.50 B.3.50~4.00 C.5.00~6.00 D.3.00~5.00 10.测定Fe3+所用指示剂为( )
A.六次甲基四胺 B.PAN C.黄基水杨酸 D.EDTA 11.测定Al3+时,用六次甲基四胺调溶液的PH,用它作什么溶液( ) A.缓冲溶液 B.酸性溶液 C.碱性溶液 D.中性溶液 12.以下关于EDTA标准溶液制备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EDTA基准试剂,可以直接法制备标准溶液 B.标定条件与测定条件应尽量接近
C.配位滴定所用蒸馏水,必须进行质量检查 D.标定EDTA溶液需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13水的硬度测定中,正确的测定条件包括( )
3+2+2+
2+
3+
3+
A.总硬度:PH=10,EBT为指示剂
B.钙硬度:PH≥12,XO为指示剂
C.钙硬度:调PH之前,可不加盐酸酸化并煮沸
2+
D.水中微量Ca可加三乙醇胺掩蔽
二、判断题
1.由于EDTA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结合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所以他能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1:1的环状结构的螯合物,且稳定性好( ) 2.酸效应是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
3.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在一定酸度下αy(H)=C(Y)/ C(Y4-)( ) 4.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配合物MY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 5.用EDTA标定准溶液滴定某金属离子时,必须使溶液的PH高于允许最低PH( ) 6.标定EDTA 溶液的浓度时,如果所用金属锌不纯,则会导致标定结果偏高( ) 7.用EDTA 标准溶液测定Ca2+,Mg2+ 总量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溶液的PH应控制在PH=12( ) 8.在配位滴定中选择适当的PH,使被测离子的lgK'MY与干扰离子的lgK'NY相差5,就可以消除N离子的干扰( )
9.用EDTA标准溶液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必要条件lgKMY≥8( )
10.用含有少量Ca2+,Mg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与PH=5.5,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的浓度,最后在PH=10.0的条件下,用上述EDTA溶液滴定试样中的Ni,则测定结果偏低( )
11.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与PH=5.0,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的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溶液于PH=10.0时滴定试样中的Ca的含量,则对测定结果基本上无影响( )
12.固体铬黑T性质稳定,但其水溶液易发生分子聚合而变质,加入三乙醇胺可以防止聚合( )
13.测定水中Ca2+时,用NaOH掩蔽Ca2+( )
14.测定钙硬度时,加入NaOH过多,导致钙硬度结果偏低,加入NaOH过少,钙硬度结果偏高( )
15.水中钙硬度的测定属于间接滴定法( ) 16.基准试剂规定采用浅绿色瓶签( )
2+
2+
'
三、简答题
1.配位滴定对配位反应有哪些要求?
2.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比多为1:1?
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表观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用表观稳定常数? 4.提高配位滴定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5.配位滴定中,为什么常使用缓冲溶液?
6.两种金属离子M与N共存时,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利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7.配位滴定的条件如何选择?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8.当PH=5时,能用EDTA滴定Mg2+?在PH=10,PH=12时,情况又如何?
9.在测定含Bi3+,Pb2+,Al3+,和Mg2+混合溶液中的Pb2+含量时,其他三种离子是否有干扰?为什么?
四、计算题
1.计算PH=4和PH=6时的lgK'MgY。
2.称取含钙样品0.2000g,溶解后配成100.0ml溶液,取出25.00ml溶液,用C(EDTA)=0.02000 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15.40ml,求样品中CaO的含量?
3.称取基准ZnO 0.2000g,用盐酸溶解后,标定EDTA溶液,用去24.00ml,求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4.取100.0ml水样,以铬黑为指示剂,在PH=10时用0.01060 mol/L EDTA溶液滴定,消耗31.30ml,另取100.0ml水样,加NaOH使呈强碱性,镁离子成氢氧化镁沉淀,用去EDTA溶液19.20ml滴定至钙指示剂变色为终点,计算水的总硬度(以CaOmg/L表示)及水中钙和镁的含量(以CaOmg/L表示,以MgOmg/L表示)
5.氯化锌试样0.2500g,溶于水后控制酸度PH=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去0.1024 mol/L EDTA溶液17.90ml滴定至终点,计算试样中的ZnCl2的含量?
6.含铜,锌,镁的合金试样0.5000g,溶解后用容量瓶配制成100ml,吸取25.00ml调至PH=6,以PAN作指示剂,用0.05000mol/L EDTA溶液37.30ml滴定铜和锌,另取25.00ml试液,调至PH=10,加KCN掩蔽铜和锌,用EDTA溶液4.10ml滴定镁,然后滴加甲醛解蔽锌,又用同浓度的EDTA溶液13.40ml滴定至终点,计算试样中铜,锌,镁的含量?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选择题
1.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正确方法是( ) A.某电对高的氧化态可以氧化电位比他低的另一电对的还原态 B.作为一种氧化剂,它可以氧化电位比他高的还原态 C.电对的电位越高,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D.电对的电位越低,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2.标定KMnO4标准溶液时,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A. K2Cr2O7 B.Na2C2O4 C.Na2S2O3 D.KIO3
3.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盐溶液时,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 A.像见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在开始时缓慢,以后逐步加快,近终点又缓慢滴定 C.始终缓慢滴定
D.开始时快,然后减慢
4.在H3PO4存在下的HCL溶液中,用0.1mol/LK2Cr2O7溶液滴定0.1mol/LFe2+溶液时,已知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0.86V,最合适的指示剂为( ) A.亚甲基蓝(φ=0.36V) B.二苯胺磺酸钠(φ=0.84V) C.二苯胺(φ=0.76V) D.邻二氮菲亚铁(φ=1.06V)
5.在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近终点时 C.滴定标准溶液近50%时 D.滴入标准溶液至80%时 6.测定铁矿石中含量时,加入磷酸的目的是( )
A.加快反应速率 B.提高溶液的酸度
C.防止析出氢氧化铁沉淀 D.使Fe3+生成无色的配离子,便于观察 7.洗涤被KMnO4溶液污染的滴定管应用下列的那种溶液洗涤( )
A.铬酸洗液 B. Na2CO3 C.洗衣粉 D. H2C2O4
8.用同一KMnO4溶液分别滴定两份等体积的FeSO4和H2C2O4溶液,如果消耗的体积相等,则说明这两份溶液的浓度C(mol/L)关系是( ) A.C(FeSO4)=2C(H2C2O4) B.C(H2C2O4)=2C(FeSO4) C.C(FeSO4)=C(H2C2O4) D.C(FeSO4)=4C(H2C2O4)
9.碘量法的滴定条件为( )
A.中性溶液 B.碱性溶液 C.酸性溶液 10.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是( )
A.直接碘量法 B.间接碘量法 C.返滴定法 11.为防止维生素C被空气和水氧化,可在溶液中加入( ) A.淀粉溶液 B.醋酸溶液 C.硫酸溶液 12.为排除反应生成Fe3+的干扰,可以在溶液中加入( )
A.盐酸+硫酸混合液 B.硫酸+磷酸混合液
13.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H2O2试液时,出现棕色浑浊物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不够 B.酸度不够 C.碱度不够 D.浓度不够 14.自动催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速率( )
A.慢 B.快 C.慢到快 D.快到慢
15.用KMnO4法测定H2O2的条件为强酸性条件,则可用什么调整溶液的酸度( )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16.在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时,要排除氯离子的干扰是往试液中加入少量的( ) A.硫酸银 B.硫酸汞
17.在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时,为使有机物分解完全,可往试液中加入( ) A.硫酸银 B.硫酸汞、
18.在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时,采用的重铬酸钾法是(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19.测定铜盐时,为防止铜盐水解,可向试液中加入( ) A.盐酸 B.硫酸 C.磷酸 D.醋酸
20.实验中生成CuI,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常在滴定终点前加入( ) A.NH4NF2 B.KI C.KCSN D.淀粉 21.实验中,加入KI应该是( )
A.适量 B.少量 C.随便量 D.过量
二、判断题
1.在能斯特方程中电极电位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
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酸度,温度,和催化剂( ) 3.在适宜的条件下,所有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条件电位值相等最大的电对之间首先进行反应( )
4.KMnO4溶液作为滴定剂时,必须装在棕色酸式滴定管中( ) 5.判断碘量法的滴定终点,常以淀粉作为指示剂,直接碘量法的终点是从蓝色变为无色( ) 6.已知KMnO4溶液的浓度C(KMnO4)=0.04 mol/L,那么C(1/5 KMnO4)=0.2 mol/L( )
7.用基准试剂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时,须将溶液加热至75~85℃滴定,超过此温度,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