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ERCER-中国网通岗位体系套入实施办法
(三)
岗位体系套入的步骤
岗位体系的套入是首次进行体系的初始化的过程,其目标是以基准岗位和基准职级为依据,在全网通集团推广标准化的22级职级体系,将集团所有员工纳入统一的体系中,以实现岗位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和一体化。
岗位体系的套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的工作:
步骤一:岗位的规范与套入,即将基准岗位落实到各级机构的过程。 步骤二:岗位职级套入,是把规范套入后的岗位赋予相应的职级。 步骤三:人岗匹配,是明确岗位任职者级别的过程。
步骤四:序列套入,是落实岗位任职者所在职业发展通道和职业阶梯的工作。 下文将对每一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规则进行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1. 岗位的规范与套入
岗位规范套入即省市县公司比照自身的现实岗位和基准岗位,将主要职责一致或相近的岗位相匹配,从而形成现有各级机构岗位和基准岗位的对应关系,完成岗位设置的规范和统一工作,并作为职级、人员和序列套入的基础。
1) 岗位规范套入的操作方法
岗位规范套入的操作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① 熟悉基准岗位列表
基准岗位体系是岗位套入的参照标准,各级机构在进行岗位套入前,需要阅读并熟悉基准岗位列表的各项内容,同时理解基准岗位的设置理念,掌握基准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所属的职责类别和职能模块。
② 规范现实岗位
在熟悉基准岗位的基础上,需要参照基准岗位的设置理念,对现实岗位进行全面地梳理和规范,以优化后的现实岗位作为与基准岗位比照的基础。
具体方法:首先,需要对所有的现实岗位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现实岗位列表;然后,审视列出的现实岗位,基于岗位设置原则进行简单规范,明确界定现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过滤掉与核心内容无关的职责,排除因人设岗等因素。
③ 岗位套入和分类调整
将规范后的岗位与基准岗位列表进行比照,按照“管理条线?职能模块?职责类别?基准岗位”的思路查找出与现有岗位相关联的基准岗位;如果所对应的基准岗位不止一个,则需要选择其中关联性最强的基准岗位。
岗位套入规则规定了岗位对照套入的几种情况,并将其分为A、B、C、D四类套入岗位。仔细阅读和比照基准岗位与现实岗位的核心职责,根据现有岗位与基准岗位的职责相近程度,按照“岗位套入规则”将现实岗位归入到所对应的岗位类别中,并依据各类岗位的调整建议和调整目标,对套入后的现实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的规则和方法请参照本章节“2)岗位规范套入的规则”。
④ 套入结果统计
各分公司参考岗位套入规则中的要求,对本公司的岗位进行调整后,最终整理形成自己的岗位套入结果,并对本公司的套入结果进行统计,形成岗位套入对应表。统计要素如下图所示:
部门 序号 现有岗位 对应的基准岗位 岗位对应类别 具体统计表格请选用“模版一:各省市分公司岗位套入对应表”。 2) 岗位规范套入的规则
在实施以上4个岗位套入步骤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岗位规范套入规则 –即在进行套入操作时,将现实岗位分成四类情况处理,集团公司对每类岗位情况
设置了目标比例,以加强岗位设置的规范和统一。分类套入规则在给出岗位套入目标的同时,也给出岗位名称及岗位职责调整建议。
各省市分公司将现实岗位进行规范和梳理后,根据现有岗位与基准岗位的职责重合程度,按照基准岗位匹配分类结构的描述将规范后的现实岗位归类,并按照各类岗位套入方案进行具体调整。 ① 基准岗位匹配分类结构
各省市分公司在进行现有岗位与基准岗位的职责匹配归类时,可以参照下示“基准岗位套入分类图”,为现有岗位找到对应的岗位分类,然后按照下述岗位套入规则具体实施。
单一基准岗位匹配 基准岗位套入分类 专业序列 行政管理序列 A类岗位
职责基本重合
√ √
B类岗位
跨多个基准岗位匹配 一个现有岗位对应多个基准岗位 多个现有岗位对应一个基准岗位
√ √
√
C类岗位
基准岗位以外情况 D类岗位
以上岗位情况都不符
√
② 岗位规范套入的具体规则
岗位体系的结构分为专业序列和行政管理序列,岗位匹配的情况可以分为A – D类四种,各类情况的具体套入实施方案见下表:
A类岗位 与某一个基准岗位的职责类似程情况描述 度达到70%甚至完全一致。 岗位名称完全沿用基准岗位的岗位名称 建议 职责调整保持现状 建议 B类岗位 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准岗位职责的组合。该岗位80%及以上的情况描述 职责都可以与基准岗位进行职责匹配。 岗位名称岗位名称为所涵盖基准岗位名称建议 的组合 保持现状。工作量和分工精细化职责调整要求程度成为未来是否分解该岗建议 位的主要考虑因素。 岗位数量省、地市分公司 目标比例(A+B〉=90% 类) 图示: 基准岗位 ?70% 现有岗位 图示: 基准岗位 现有岗位 ?80% 北京分公司 〉=60% 情况描述 岗位名称建议 职责调整建议 岗位数量目标比例 C类岗位 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的专业职责都可以图示: 与某一个基准岗位的职责对应 专业岗位:暂时沿用现有岗位名称,建基准岗位 议进行职责调整,应用基准岗位名称 管理岗位:多数情况由于机构/部门设置不同造成,建议根据该岗位所涵盖的关键职责范围命名 现有岗位 专业岗位:建议调整该类岗位的设置,逐步向A类、B类岗位靠拢。 管理岗位:原则上尽可能按照集团和省公司组织规范要求进行调整。 省、地市分公司 北京分公司 〈=30% =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