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最新)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最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0:47:16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新海实验中学 邱桂兰

设计思路: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较抽象,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虽然课标要求不高,但对学生来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内容时:

1、我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力求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缩小学生的认知难度。

2、在课件制作上,我尽可能的采用以图代言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条理清晰又简明扼要,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3、采用有效的教学办法---建立模型法。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如纳米技术及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谢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索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

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理解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边有个玻璃板,哪位同学来试一下,你能把它拎起来吗? (学生演示拎玻璃,比较容易) 教师在两块玻璃间加入水 师:再试一次

(学生演示,很难把玻璃拎起来) 师:为什么这次领不起来了呢?大家的脑海中肯定充满了疑问,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进入分子的世界去寻找答案吧。 二、建立分子模型:

师:你能看到物质内部结构吗? 学生:不能。

师:那我们如何研究物质的结构呢? 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做的吧。 学生阅读:书上第24页

学生展示科学家的研究方法,PPT播放

师:下面请大家做一回小小科学家,来探究物质内部结构吧。 (PPT播放)生活现象

师:根据这些现象,你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还是由小颗粒组成的? 学生猜想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1、 学生活动:(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碳素笔画的线:

完成学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你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还是由小颗粒组成呢? (2)将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完成学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现象说明:物质内部有_________。

师:下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课件展示)你认为哪种模型能解释你前面你所看到的现象?并说明理由

学生展示,不足之处可以由其他人补充。

师:你看到的微粒小吗?还可以再小吗?能无限制的小吗? 2、请大家自学书上24-25上半页内容,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 什么是分子? (2) 分子的大小

(3) 研究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是什么? 学生自学并小组内讨论 分小组展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2)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师: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这个数值有多小呢?

19

老师这里有个边长为1cm的立方体,你猜这里面可以装多少空气分子?(2.7×10个分子) 如果我在盒子上开个洞,让气体分子1s跑出1亿个,你们猜 (3)电子显微镜

课件展示: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及碳化硅的分子机构图

学生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教师板书) 三、分子运动:

师:刚才实验中装水和酒精的烧杯上,没有贴标签,你是如何区分它们的?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子是运动的

师:你还有哪些实验或生活现象等能证明分子运动吗?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证明分子运动或列举生活现象证明分子运动。

例如: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的实验;嗅气味鉴别醋和酱油;中午放学回家闻到饭菜的香味;水中放糖,水变甜;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里面也会变黑等等。(实例中尽可能包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扩散现象)

师: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板书) 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师: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没有散开呢? 学生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吸引力。

学生演示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力相互挤压,粘住后在铅块下面挂钩码,直至两个铅块分开。 学生观看现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现象呢?

学生举例:两滴靠的很近的水滴会自动合为一滴;用粉笔在黑板上能留下字迹等等。

师: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被压缩,事实是如此吗?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学生实验:用力压缩固体(如木块,铁块等)、液体(塑料瓶装水)和气体(充气气球)

现象: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几乎不变,气体也不以无限压缩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子间存在排斥。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板书) 师:科学家把关于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五、学以致用:

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吗? 1、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学生自学“读一读”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子间距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 一定的形状 一定的体积 固体 液体 气体 2、 学生自学“生活-物理-社会”内容 PPT播放纳米材料的视频。

六、课堂小结: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

搜索更多关于: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最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新海实验中学 邱桂兰 设计思路: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较抽象,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虽然课标要求不高,但对学生来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内容时: 1、我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力求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缩小学生的认知难度。 2、在课件制作上,我尽可能的采用以图代言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条理清晰又简明扼要,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3、采用有效的教学办法---建立模型法。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如纳米技术及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谢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