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学生用
《春》导学案(学生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一、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字成词。
朗润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嗡 卖弄 喉咙
抖擞精神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嘹亮 烘托 静默 风筝 健壮 呼()()伴 花()招展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黄晕 头晕 似的 相似 水涨起来了 他涨红了脸 应和 和平 迷藏 宝藏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的、、、。 2、散文代表作有: 《匆匆》(1922)《绿》(192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4年)、 《背影》(1925)、《荷塘月色》(1927)、《春》(1933))等。 三、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1、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2、气息处理得当。(难点)
3、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
4、做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你就是最好的朗诵者!
2、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感情。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逐段深入学习,落实学习目标。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
三、阅读春草图,思考问题。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偷偷地”“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3、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四、阅读春花图,思考问题。1、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写出春花什么特点?
2、选出喜欢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或者其他角度赏析。
五、阅读春风图,思考问题。1、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2、在描绘“春风图”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感情。 4、归纳主旨与写法。
学习过程:一、阅读春雨图,思考问题:1、在描绘“春雨图”时作者抓住春雨的什么特征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划出出具体的语句)
2、这幅图中除了直接写春雨,还写了雨中的那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阅读迎春图,思考回答:1、描绘了四幅春景图,为何还要写“迎春图”?
2、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本文围绕春天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几幅图画来表现春,他们和春有什么关系?
三、阅读8、9、10段,思考回答:
1、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文中分别用“娃娃”、“小姑娘”和“青年”来比喻春,说明春天具有怎样的特点?
3、能不能把这三个自然段调换成这样的顺序?为什么?
3
四、课文小结(一)课文内容: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课文小结(二)写作手法: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 觉、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5、运用短句、叠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富有表现力。 五、课外拓展:1、成语中的“春”
2、古诗中的“春”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