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类型以及改性
二 ○ 一 五 年 专 业 课 论 文
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
类型以及改性研究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姓 名:崔宇 学 号:2014231015
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类型以及改性研究
崔宇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 系统的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类型,原理以及电化学性能?叙述了对不同的材料的改性办法?简要介绍了氧化物材料的纳米改性和复合改性,对以后可能展开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负极;纳米改性
Types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modification
Abstract Systems introduces the type of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principl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Modified approach to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is described. Introduced and modification of nano-modification of oxide materials,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Nano modified
0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化的进程,诞生出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池这一性能瓶颈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发出新的具有更强性能的锂电池成为当下的热点方向?由于手机对于锂电池的容量要求极高,而且它具有较高的利润,因此使用一些金属元素来代替现有的碳材料成为可能?目前,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高比容量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为此,开发新型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得迫在眉睫[1-2]
?与传统的石墨负极相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拥有高的理论容量和首次充放电容量?然而由于它们存在首次库仑效率低?高倍率充放电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较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3-5]?与正极材料一样,负极材料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它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最初的金属锂,锂合金和目前商业应用的碳材料?一般来说,理想的负极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6-7]:
(1)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近可能接近锂的电位?负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越低,整个电池系统的工作电位就会越高,这样锂离子电池将获得更高的能量;
(2)良好的电子传导率和锂离子迁移率?良好的导电性和锂离子迁移率可以保证电池反应的快速发生,从而保证电池系统能够进行快速充电;
(3)结构稳定,容量高?负极材料应该具有锂离子容易脱嵌的结构,并且在发生锂离子脱嵌的过程中,其结构应该保持稳定,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 (4)与电解液有很好的兼容性,并且不与电解液反应; (5)制备容易?成本低?环保?无毒性等?
1碳基负极材料
自从索尼公司用碳材料作负极的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以来,人们对碳负极进行了广泛研究?
目前使用的碳基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和无定形碳两大类?石墨因导电性好?结晶度高?层状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工作电位与金属锂相近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同时石墨也是最早实现商业化的碳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在实际应用中容量可达330mAh/g左右[8]?无定形碳主要包括硬碳和软碳两种,软碳为经2500℃以上高温处理后能石墨化的无定形碳,其中典型代表为中间相碳微球(MCMB),其石墨化程度低,可逆容量约为为320 mAh/g[9];硬碳通常为难以石墨化的碳,即使在2500℃下也难以石墨化,一般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主要为特殊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热解碳,具有单层碳原子的无序排列结构,层间距比较大以及在层间中存在着大量的微孔,这就大大的增加储锂面积,所以硬碳基本上都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可达到500mAh/g以上[10]?然而此类材料都具有密度小和首次库企效率低等缺点而难以满足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要求,通常被用作其他负极材料的添加剂以增加电导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纳米级别的新型碳材料被发现,如碳纳米管?多孔碳?碳纳米纤维和石墨稀等[11-13],这些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使得它们的比容量比普通碳基材料高?碳纳米管因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从而可以提供很多的锂离子嵌入活性点,从而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另外,碳纳米管的良好的电子和离子传导性,使材料具有很好的倍率性能?但是,碳纳米管产率很低,不适合广泛的商业应用,一般被作为碳源与其他负极材料进行复合以增加电导率?石墨稀这一颗科学界的“新星”,因具有优异的电导率?极高的比表面积(约2630m2/g)?机械柔朝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研究?由于石墨稀极高的比表面积和猎皱结构,使得锂离子不仅可以存储在石墨炼的片面上,还可以存储在石墨稀的边沿?缺陷以及其他位置,从而具有较高的比容量?Kim等人[13]用石墨炼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得其比容量约为540 mAh/g人目前,石墨稀主要应用于与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从而提高氧化物的导电性,改善其循环性能?
2合金类负极材料
金属锂用作负极材料时易产生枝晶,而用锂合金替换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14]?锂合金材料一般为金属锂与金属类或半金属类元素之间进行合金化的产物,这些元素主要集中在第4和第5主族,如:Si, Sn, As, Sb ,Ge, Pb, P和Bi?还有一些像Al, Zn, Cd, Ag, Au, In, Ga和和Mg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锂合金材料,其中研究最广泛的合金材料为Si[15,16]和Sn[17,18]合金类材料? 2.1锂离子电池挂基负极材料
在硅基负极材料中1个桂原子最多可以与4.4个锂离子反应形成Li4.4Si合金,使得其理论容量高达4200 mAh/g,其值最接近于金属锂?另外Si还具有无毒环保,嵌锂电位低并且资源丰富等优点,这些特性使得Si成为有望取代石墨的一种理想材料?但是,Si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体积变化,其变化量通常高达280 %-300 %,巨大的体积变化将产生很大的应力,从而出现电极材料的结构失稳?电极粉化等现象,甚至出现电极材料与集流体脱离,使得容量快速衰减,这也是桂基材料未取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改善Si基材料循环性能的办法主要有制备Si纳米材料和利用碳基材料与Si复合? 2.2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 自从1997年日本Fujifilm公司发现无定形锡基氧化物(TOC)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可逆容量以来,锡基负极材料引起广泛的关注[19]?与桂基材料类似,锡基材料中1个Sn原子可以和4.4个锂离子反应形成Li4.4Sn合金,其理论容量可达到990 mAh/g,但是锡基材料也面临着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约100 %-300 %)的问题,从而极大的限制了其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锡基氧化物最常用的改性办法主要有合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纳米材料,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从而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另一种有效方法为与碳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复合材料,其中碳对Sn颗粒进行表面包覆,可以有效缓冲体积膨胀,防止活性颗粒团聚,同时也还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另外,碳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嵌锂材料,并且其结构
在脱嵌锂过程中变化很小,与碳复合可有效的改善锡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Wan等人[20]通过模板法成功制备了中空C/Sn复合材料,表现出极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Yu等人[21]合成出来的Sn/C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仍维持在737 mAh/g? 2.3 Li4Ti5012 负极材料
Li4Ti5012结构与LiMn2O4类似,也属于尖晶石结构,空间群为Fd3m,理论上, Li4Ti5012可以嵌入3个锂离子生成Li7Ti5012,生成的Li7Ti5012也属于尖晶石结构,并且其晶胞体积与Li4Ti5O12几乎一致,故常Li4Ti5012被称为零应变材料,从而使得Li4Ti5012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十分稳定,其循环寿命可达数千次乃至上万次?Li4Ti5012的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实际应用中也可达到150-160mAh/g[22]?虽然Li4Ti5012的循环性能比较好,但Li4Ti5012导电性差(10-13S/cm)?离子扩散系数也很低(10-8cm2/s),加上其平台电压比较高,通常要与4或5V正极材料搭配使用,这导致Li4Ti5012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容量衰减很快,倍率性能差等缺点?通常釆用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减小Li4Ti5012粒径来改善Li4Ti5012的倍率性能? 2.4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一些金属氧化物具备可逆充放电的能力,从而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中锡的氧化物研究的最多,如SnO2和SnO[23-24]?自从Tarascon等人于2000年首次报道了纳米尺寸的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NiO,CuO和Fe2O3)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后,过渡金属氧化物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股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潮?根据不同的充放电机理,主要可分为三类:合金类反应?嵌入式反应和转换式反应(3d过渡金属氧化物)? 2.4.1合金类反应金属氧化物 这类金属氧化物中最常见的是SnO2 [25],在充放电过程中, SnO2首先与金属锂反应生成金属Sn和Li2O,随后金属锡与锂进行可逆的合金化反应,而Li2O不参与反应?与Sn基材料类似,1 mol SnO2理论上最多可与4.4 mol的锂离子发生可逆反应,其理论容量为780mAh/g?其反应机理如下所示: SnO2+ 8Li++ 8e-→Sn + 4Li2O (1-6) Sn + 4.4Li++4.4e-→Li4.4Sn (1-7) 和锡基材料一样,SnO2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出现巨大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容量衰减很快,循环性能变差?目前, SnO2材料改性方法主要有:合成具有纳米结构?制备不同形貌的SnO2材料,进行表面包覆,与碳材料进行复合等? 2.4.2嵌入式反应金属氣化物 这类金属氧化物的储锂方式与Li4Ti5012类似,也是通过嵌入式反应来进行的?这种方式表现在电化学反应是通过锂离子在金属氧化物结构中进行可逆的嵌入与脱出而发生的,这样不会使氧化物结构发生太大的变化[27]?其中典型物质为TiO2,反应式1-8为其反应机理,反应时1 mol的TiO2与X mol的Li离子进行可逆反应生成LixTiO2,其中X的具体数值取决于TiO2晶态与尺寸?一般认为,1 mol的锐钛矿晶型的TiO2可以与0.5mol的Li+进行可逆反应,其理论容量可达167mAh/g;对于TiO2(B)材料,其1 mol可以与0.75 mol的Li+进行可逆反应,其理论比容量比锐铁矿高,可达到251mAhg人由于TiO2材料电导率及离子迁移率都比较低,从而导致材料的倍率性不佳,通常改善倍率性能的方法有:合成纳米尺寸的TiO2?进行离子掺杂?表面进行碳包覆等? TiO2 + xLi+ + xe-→LixTiO2 (1-8) 2.4.3转换式反应金属氧化物 其实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以转换式反应的形式来进行储锂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Tarascon等人[25]2000年报道的过渡金属氧化物(MxOy M = Co , Fe, Ni, Mn, Cu等)?这类氧化物的理论比容量都比较高,一般在700mAh/g以上,它们以转换式的形式进行储锂,其机制有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