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养殖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 - 图文
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因此,更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2.5 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中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2.6 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
9
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2.2.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2.2.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公司进入新产业提供了商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全球粮食趋紧的今天,粮食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涉农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公司进入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商机。
10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政策优势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也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种植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建设集约化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提出围绕:“抓特色、扩规模、强科技、增效益”的思路,继续增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强攻设施农业,调整扶助政策,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努力打造东北设施农业强省。
本项目的建设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符合当前国家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政策。
2.3.2 区位优势明显,战略意义重大
11
双城市隶属于哈尔滨市,是国家重要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哈尔滨市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项目建设区域经济影响、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和产业影响广泛,综合效益潜力巨大。
2.3.3 辐射范围广泛,引领作用明显
项目建成后,保证了双城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设施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项目的建设可带动双城市、哈尔滨市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双城市、哈尔滨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2.3.4 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本项目引进良种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项目拟生产包括牛奶,有机蔬菜,优质水产品等,全面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供应双城市、哈尔滨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