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级车站值班员理论复习题库20101027(1) - 图文
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参考丛书
中级车站值班员
(理论部分)
二○一○年十月
中级车站值班员理论测试复习资料
专业知识类
(一)选择题
1.安全线向车挡方面不应采用下坡道,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 A )。 (A)50 m (B)60 m (C)70 m (D)80 m
2.车站股道编号规定用罗马数字表示的线路为( B )。 (A)站线 (B)正线
(C)岔线 (D)特别用途线
3.车站股道编号中,股道编号为Ⅰ的线路属于( C ) (A)站线 (B)段管线 (C)正线 (D)特别用途线
4.股道编号为Ⅱ的线路属于(C ) (A)段管线 (B)特别用途线
(C)正线 (D)在我国目前不存在
5.为防止在长大下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应根据线路情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 C )。
(A)安全线 (B)岔线 (C)避难线 (D)尽头线
6.禁止手推调车规定的坡度系指该线路的( )。
(A)实际坡度 (B)平均坡度 (C)换算坡度 (D)限制坡度
7.客运专线铁路,线间有站台时,正线与到发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 D )。
(A)5500 mm (B)6500 mm (C)7500 mm (D)3530+站台宽
8.客运专线铁路,在无线间设施情况下,站内到发线与到发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 B)
(A)5200 mm (B)5000 mm (C)5300 mm (D)5500 mm
9.客运专线铁路,在速度为200 km/h时,站内正线与正线之间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B )
(A)4000 mm (B)4400 mm (C)5300 mm (D)5500 mm
10.客货共线铁路,区段站的站修线与相邻一条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A ) (A)8000mm (B)6500mm (C)5300mm (D)5000mm
11.客货共线铁路,速度大于120 km/h,小于等于160 km/h的区间双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D )
(A)5000 mm (B)6000 mm (C)4000 mm (D)4200 mm
12.客货共线铁路站内相邻两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最小线间距规定为( A )
(A)5000 mm (B)5300 mm (C)5500 mm (D)4600 mm 13.线路间距是指两相邻线路( C )之间的距离。
(A)路肩标高 (B)两相邻钢轨 (C)中心线 (D)两股钢轨
- 1 -
中级车站值班员理论测试复习资料
14.客货共线铁路,换装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A )。 (A)3600 mm (B)4000 mm (C)4600 mm (D)5000 mm
15.客运专线铁路,当无线间设施时,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B )。
(A)5200 mm (B)5000 mm (C)5300 mm (D)5500 mm
16.客运专线铁路,中间设有接触网支柱的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D )。
(A)5000 mm (B)5300 mm (C)5000 mm (D)5200+结构宽mm
17.客货共线铁路,站内相邻两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时,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C )
(A)4000mm (B)5000mm (C)5300mm (D)3600mm
18.客货共线铁路,站内货物线与货物线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为( C )。 (A)5500 mm (B)5000 mm (C)4600 mm (D)3600 mm
19.客货共线铁路,站内调车线与调车线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C)。 (A)3600 mm (B)4600 mm (C)5000 mm (D)5500 mm
20.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特快旅客列车由车站通过时,运行前方最少应有( C )闭塞分区空闲。
(A)四个 (B)三个 (C)二个 (D)一个
21.客货共线铁路,牵出线与其相邻线的线间最小距离在改建困难或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时,可采用( D )。
(A)6500 mm (B)6000 mm (C)5500 mm (D)5000 mm
22.客货共线铁路,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C )。
(A)4000mm (B)5000mm (C)5300mm (D)6500mm
23.客货共线铁路运行速度大于1 20 km/h,小于等于1 60 km/h的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有列检作业时,其线间距离,一般条件规定为( C )。
(A)4000 mm (B)4200 mm (C)6000 mm (D)5200 mm
24.客货共线铁路运行速度大于120km/h,小于等于160km/h的车站,正线与到发线间有上水作业,一般条件下其线间距为( B )。
(A)5000mm (B)6000mm (C)5300mm (D)5500mm
25.计算到发线容车数,按有效长度减去( B )长度和30 m附加制动距离,除以车辆换算长度11 m而求得。
(A)机车 (B)车辆 (C)40m (D)50m 26.计算牵出线容车数,按其有效长减去( C )安全距离后,除以车辆换长11m而求得。
(A)20m (B)10m (C)30m (D)50m
27.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一般为( D )为标准有效长。 (A)850m (B)750m (C)650m (D)1050m
28.车站值班员只向司机不向运转车长转达或交付的调度命令是( A )。 (A)变更列车进路 (B)双向反方向行车 (C)临时利用本务机车吊车作业 (D)临时加开列车
29.单开12号道岔(导曲线半径350m),侧向最大允许过岔速度为( A )。 (A)50km/h (B)30km/h (C)60km/h (D)75km/h 30.12号单开道岔(导曲线半径350m),侧向最大允许过岔速度是( B )。 (A)45km/h (B)50km/h (C)55km/h (D)80km/h
- 2 -
中级车站值班员理论测试复习资料
31.按岔道分类,梯线上的道岔属于( )道岔。 (A)对称 (B)交分 (C)三开 (D)普通单开
32.按道岔分类,渡线两端的道岔属于( A )道岔。 (A)普通单开 (B)交分 (C)三开 (D)对称
33.编组站、区段站用于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辙叉号数不得小于( B )。
(A)9号 (B)1 2号 (C)1 8号 (D)30号
34.车站道岔的编号,从列车到达车站的方向开始,( D )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
(A)由中向里 (B)由中向外 (C)由里向外 (D)由外向里 35.道岔编号时,( )上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 (A)正线 (B)到发线 (C)调车线 (D)梯线 36.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 )o (A)7号 (B)6.5号 (C)6号 (D)9号
37.各种类型道岔中,用的最多的是( C )型道岔。 (A)三开 (B)交叉 (C)普通单开 (D)单式对称 38.列车侧向通过,18号单开道岔,导曲线半径≥860m时速度不应超过( C )。 (A)100km/h (B)90km/h (C)80km/h (D)60km/h
39.列车侧向通过单开9号道岔,当导曲线半径为≥180m~190m时,速度不应超过( D )。
(A)60km/h (B)45km/h (C)35km/h (D)30km/h 40.我国规定以道岔辙叉角α的( D )表示道岔辙叉号数。 (A)正弦值 (B)余弦值 (C)正切值 (D)余切值
41.正线、到发线与岔线衔接处设置安全线,引向安全线的道岔定位为开通( D )的位置。
(A)正线 (B)到发线 (C)岔线 (D)安全线
42.集中操纵的道岔可不保持定位,引向( )的道岔除外。 (A)安全线、避难线 (B)岔线 (C)站管线 (D)机待线
43.双线车站站内正线上的其他道岔(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除外),以( )开通位置为定位。
(A)正线 (B)到发线 (C)货物线 (D)岔线
44.单线车站站内正线上其他道岔(引向安全线、避难线的除外),以( )开通位置为定位。
(A)货物线 (B)正线 (C)到发线 (D)牵出线
45.按机车车辆限界的规定,机车车辆的最大宽度为( ) (A)3200 mm (B)3400 mm (C)3600 mm (D)3800 mm
46.为保证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安全,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建筑限界的基础上( )。
(A)适当缩小 (B)维持不变 (C)不再加宽 (D)适当加宽
47.客货共线铁路,当速度小于等于1 60 km/h时,基本建筑限界图中各种建筑物的基本限界的最大高度为( )。
(A)4800 mm (B)5500 mm (C)6620 mm (D)6500 mm
48.机车车车辆限界是限制机车车辆横断面( )尺寸的轮廓,即其任何部分都不能超过该尺寸。
(A)最小容许 (B)最大容许 (C)最好容许 (D)最合理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