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图文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1:28:00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抹灰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4.1.7 由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特别是填充墙砌体大多是二次填塞砌筑的,在这些部位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内的4.3.4条规定:“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本导则将搭接宽度提高到150mm,主要依据的是在通病防治的试点工程上取得的经验。

4.1.8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4.1.8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的6.3.8条蒸压灰砂砖、砼砌块和其他非烧结砖砌筑时,采用传统的砌筑粘土砖的混合砂浆从实践经验看是不适当的,普通砂浆和轻质砖的性能有较大差异。国外均有适合各种材料自身特性的专用砂浆。我国已编制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等专用砂浆标准。采用专用砂浆,不但能提高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改善砌体的力学特性而且还能减少墙体的裂缝。

4.1.9 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抹灰等必要的措施。

4.1.9 由于济宁地区温度、湿度差异较大,轻质砌体填充墙的线膨胀系数较大,顶层产生的裂缝较多。因此,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第6.3.9条,“对防裂要求较高的墙体,可根据情况采取专门措施”的规定,以及2003年度通病防治示范工程成功的经验,本导则提出了“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4.1.10 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4.1.10 、4.1.11 进行保温设计和外墙保温措施既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温差,从而控制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详细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J116-2001),以及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内的有关规定。

4.1.11 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 m2.K / W。 4.2 施工

4.2.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

4.2.1 山砂和混合粉含泥量一般较大,不但会增加砌筑砂浆的水泥用量,还可能使砂浆的收缩值增大,耐久性降低,影响砌体质量。而M5以上的砂浆,如砂子含泥量过大,有可能导致塑化剂掺量过多,造成砂浆强度降低。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砌筑砂浆中的砂应用中粗砂。

4.2.2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5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4.2.2 轻质砌块多为水泥胶凝增强的块材,以28d强度为标准设计强度。龄期达到28d之前,含水量过高,自身收缩较快,28d后收缩趋缓。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对砌筑时的龄期进行了规定。根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适的含水率分别为:空心砖为10%~15%;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宜为5%~8%。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时的含水率约为35%左右,以后砌块逐渐干燥,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砌块砌筑前浇水湿润及加气砼砌块砌筑时在砌筑面适量浇水是为了保证砌筑砂浆的强度及与砌体的粘结性能。

4.2.3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4.2.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3.7条规定:“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填充墙砌完后,砌体还将产生一定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砌体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在该部位产生水平裂缝。本导则将间隔时间延长到15天,主要是针对在以往的很多工程上,尽管按规范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施工,但仍然在此部位出现较多裂缝,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减少裂缝,使砌筑砂浆的收缩进一步稳定,延长到15天。柱和剪力墙与填充墙接合处两侧的竖缝同时应嵌填密实。

4.2.4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4.2.4 由于顶层温度变化较大,砌体和

坡屋顶卧梁刚度以及线膨胀系数的差异,此部位极易产生错动,如在此部位采用砂浆等材料找平,易形成一个滑移面,从而产生裂缝。因此,在此部位,砌体应砌成踏步形,确保砼和砌体的结合,同时增强咬合力。见图4.2.4。

4.2.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4.2.5 墙体充分地沉实稳定后再抹灰,能确保抹灰质量,否则砌筑砂浆收缩未稳定,极易产生裂缝和空鼓,因此,应尽量延迟抹灰的时间。

4.2.6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4.2.6 现浇砼板带是为了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因此,板带本身不应留施工缝,应一次浇筑完成。

4.2.7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4.2.7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是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折弯压入砖缝后,钢筋拉结力的作用将大大削弱。如不符合砖模数要求,应采取化学植筋等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4.2.8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6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处,应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4.2.8 本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的进一步处理,确保该部位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

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5.1 设计

5.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5.1.1 该条文出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条。强调本条的目的在于防止由于建筑平面不规则而导致现浇楼板裂缝的出现。因为住宅的建筑平面不规则,如楼板缺角引起的L形平面凹角处或带有外挑转角阳台的凸角板端、楼板在相邻板跨连接处厚薄相差过于悬殊、局部开洞、错层等情况下,都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非常不利。在出现建筑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可按本条文和5.1.4条的要求加以处理。

5.1.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5.1.2 综合考虑了楼板刚度过小易变形、建筑功能的要求,以及现浇板配筋和板内预埋管线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市防治质量通病示范工程的经验,并参考上海市的做法,现浇板的合理厚度应不小于本导则中的规定,这个指标要高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现浇板最小厚度的规定。理论与试点工程的经验表明,提高板厚对防止现浇板开裂有很好的作用。

5.1.3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

5.1.3 端开间及转角单元在山墙与纵墙交角处,山墙与纵墙的温度变形会导致板角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较好的构造措施是在端部单元的楼板中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00㎜。楼板上部钢筋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这些钢筋不仅是承受板在角端嵌固在墙中而引起的负弯矩,更重要的是起到协调两片交角墙体与板在受到温度变化时的产生的变形,保证共同工作。

根据我市防治质量通病示范工程的经验,结合上海市的作法,采取了这个措施后,住宅端部及转角单元在山墙与纵墙交角处现浇板容易出现45度斜裂缝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5.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5.1.4 本条文出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1.9条。此条的目的在于解决近年来,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的约束拉应力,导致现浇板裂缝比较严重的问题。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助于减少这类裂缝。鉴于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作用,故主要应在未配钢筋的部位或配筋数量不足的部位沿两个正交方向(特别是温度、收缩应力的主要作用方向)布置收缩钢筋。本条文中钢筋间距取规范中的150㎜,配筋率比规范提高了0.05%.

5.1.5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5.1.5 此条文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角部构造柱及圈梁对现浇板收缩的约束,减小造成现浇板角部45度斜裂缝的拉应力。

5.1.6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5.1.6 根据我市防治质量通病示范工程的经验,并结合上海市的做法,提出本条文。当混凝土强度过高,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势必增加,会导致现浇板后期收缩加大,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5.1.7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5.1.7 本条文出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6条,并结合济宁市《关于提高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的暂行规定》和济宁市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示范工程的经验,当住宅建筑长度超过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可设置后浇带,在混凝土早期收缩基本完成后,再浇筑成整体结构,既可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又能提高抵抗温度变形和结构(包括地基)变形的能力。本条文中的要求比原暂行规定作法更为严格。

5.2 施工

5.2.1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5.2.1 砂的细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砂越细,其表面积越大,需要越多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包裹,由此带来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增加,使混凝土的收缩加大。根据工程实践和济宁市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经验,结合有关对砂细度与混凝土收缩关系的研究成果,强调指出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5.2.2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济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抹灰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4.1.7 由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特别是填充墙砌体大多是二次填塞砌筑的,在这些部位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内的4.3.4条规定:“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本导则将搭接宽度提高到150mm,主要依据的是在通病防治的试点工程上取得的经验。 4.1.8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4.1.8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的6.3.8条蒸压灰砂砖、砼砌块和其他非烧结砖砌筑时,采用传统的砌筑粘土砖的混合砂浆从实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