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历史上册(18.19)课 三国鼎立教学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有关知识点。 2、了解三国鼎立的形势图(教材105页);了解三国鼎立后的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法指导: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官渡之战的背景是 双方是 时间 结果 意义 。 2、赤壁之战的背景是 双方是 时间 结果 意义 。 3、三国鼎立是指 (国名),形成的标志是 4、魏蜀吴经济发展的概况: 【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完成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作用。
2、填表 国名 魏 蜀 吴 时间 人物 都城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②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①曹操统一北方的有力因素有哪些?
②赤壁之战孙刘胜曹操败的原因有那些?有何启示?
四、系统总结:
试用数字1、2、3、5总结本节课知识
五、巩固训练
1.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昆阳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3.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
①三顾茅庐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独尊儒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5.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6.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7、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2)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六、当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晋的建立、灭亡以及淝水之战的有关知识点; 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以及原因。 学习重点:淝水之战;开发的原因。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三国归晋:(1)魏灭蜀: 控制魏国大权,灭掉弱蜀。 (2)西晋代魏: 年, 夺魏位建西晋,定都 。 (3)西晋统一: 年,西晋灭 ,结束了分裂局面。 2.西晋灭亡原因:①统治腐朽。 ②第二代皇帝 无力治理国家。 ③内部混战, 耗竭。
④ 、 、 、 、 等少数民族内迁并起兵反晋
(2)灭亡: 年,内迁的 人灭亡西晋。 3. (1)东晋建立: 年,皇族 建立东晋,定都 。 (2)前秦建立及统一黄河流域: 世纪后期, 族人苻坚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
4.淝水之战的时间: 年。地点: 。
(3)双方:征集八十多万兵力的 与仅有8万人的 。 (4)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 。
5、 南朝的建立及更替: 年,大将 自立为帝,国号
“ ”,结束了 的统治。此后,南方经 历了 个王朝,总称“ ”。 6、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1) 优越。
(2)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 和先进的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 , 比较安定。 (4) 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1)修建许多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2)稻田里开始使用 , 和 也得到推广。 (3) 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3.影响: (1)对我国经济产生了 影响。(2)为 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两晋各自的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灭亡时间。
2、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3、五胡的含义。
巩固训练:
1、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刘裕 B、苻坚 C、王猛 D、司马炎 2、历史上汉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夷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A、氐 B、羌 C、鲜卑 D、匈奴 3、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苻坚轻敌 B、军心不齐 C、骄傲自大 D、指挥不当 4、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间的战争 B、东晋政权实力强盛,因此大败前秦。
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 5、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东汉末年以后一直到两晋,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长期战乱 B、北方人口太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7、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很多地区还很落后,而到南朝时江南已是“地广野丰”“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发展?
(2)结合原因,谈谈对今天我国的建设有何启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