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动漫史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世界动漫发展史
2008-04-08 12:19:19| 分类: 学而时习 | 标签:无|字号 订阅
一开始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面放盏灯,在箱的以便开一个小洞,洞上覆盖透镜。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魔术幻灯流传、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放映工具----投影机。经过不断改良,到17世纪末,钟和斯桑落站了魔术幻灯的装置,把许多玻璃画片放在旋转盘上,在墙上出现了一种运动的幻象。18世纪末,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戏法越变越多,因为灯光的关系,影子可以互相融合,加上一些小道具,调整透镜就可以弄的满室阴气森森,鬼影憧憧。
到了19世纪,魔术幻灯的魅力不衰,在欧美等地大受欢迎。音乐厅、杂耍戏院、综艺场中,魔术幻灯表演仍是大家爱看的娱乐节目。由于大家爱看,便要加强娱乐性,于是出现了\活动画景\、透视画、印象强烈的巨画等。这种说故事的方式,犹如中国的皮影戏,其丰富的趣味长久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投射光源的影子戏,与魔术幻灯系列发明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有着相同的痴迷。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巡回演出,也曾经风靡一时,起影象的清晰度和精致感,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
显然前面这些不能完全算是动画,还比较贴近戏剧类似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觉得不对的请赐教!!!
在进一步说明魔术幻灯和动画发展的关系之前,必须提到1824年彼得?马克?罗杰出版的一本谈眼球构造的小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书中提出如下观点: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当多个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
上述观念,就是作为动画基石的视觉暂留现象。而罗杰的书引起了一阵实验热,很多人针对潜在的欧洲和美国市场做了一堆动画短片,并利用视觉暂留发明了\哲学式\器物,如\幻透镜\与\西洋镜\(回转式画筒),在纸卷上画上一系列连续的素描绘画,然后通过细缝看到活动的形象。还有\实用镜\、\魔术画片\、\手翻书\,也都利用了旋转画盘和视觉暂留原理,得到了赏心悦目的戏剧效果。
后来,爱德华?穆布里治不断从事动作捕捉方面的实验,并有了具体的成果。自1873年开始,他拍摄了一套马在飞奔的微型立体幻影;1877年至1879年间,他更将马在奔跑中的连续照片翻直成回转式画筒的长条尺寸,将之搬上\幻灯镜\演出。他还尝试改良艾米尔?雷纳德的\实用镜\,大胆地将魔术的幻光影、西洋镜和摄影融于一体。
他发明的\变焦实用镜\,被称为\第一架动态影象放映机\。后来爱迪生在发明相关器材时,也受到了穆布里治的不少启发。而穆布里治拍摄的连续照片,后来被收集成两套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年)《运动中的人体》(1901年),成为后人的参考典范。1884年至1885年间艺术家汤玛斯?艾金斯亦假如他的行列,他们所建立的动作分析方式一直沿用与今日的生物学及人体学研究上。
早在1882年,发明\实用镜\的艾米尔?雷纳德就开始手绘故事图片,起先是绘制于长条的纸片上,后来改画于赛璐璐胶片上。他于1892年在巴黎蜡像馆开设\光学剧场\放映\影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虽然在1895年电影发明之后,\光学剧场\号召力每况愈下,但是就直接涂绘胶片这项技法而言,艾米尔?雷纳德可说是动画始祖。虽然他的\影片\如今都已经失传,他的历史地位亦颇受争议,但是他对后来\直接动画\技法的启示,却是不容否定的。
1888年,一部连续画片的记录仪器诞生于爱迪生的实验室。原本爱迪生只是想为他新发明的留声机配上画面,但他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象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现在\妙透镜\上。妙透镜可是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爱迪生以一套手摇杆和机械轴心,使图象或影象得到延伸,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二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受次公开放映电影,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拍好的影象。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将电影带入了新的纪元。
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动画与电影的发展,虽然在技法和机械层面上有所交叉,即两者一样经过底片曝光,并且通常是投射在银幕上,但是动画的美学观与电影不同,甚至更为激进。
事实上,动画创作同时汲取了纯绘画的精致艺术以及漫画卡通通俗文化的精神。这种包含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的两极特性,一直都是动画吸引人的地方。 20世纪初,补莱克顿到爱迪生的实验市工作,他用粉笔素描雪茄和瓶子,拍了额称为\把戏电影\的《奇幻的图画》,内容是画家本人表演速写的题材。1906年是他对动画做出最大贡献的一年,他在黑板上做了《滑稽脸上的幽默相》,被公认是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一开场是画家的才艺表演,接下来上一活动起来的画,并使用了\剪纸\的手法,将人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以节省逐格重画的时间。后来他又陆续做了几部短片,包括1907年公映的《鬼神出没的旅馆》,不仅使用当时流行的融叠、重复曝光的技巧,更将动画技巧运用到影片啊行,造成了轰动。但他后来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维它公司\的经营事业上,没有时间推动动画的发展,因此直到他去世也没有人认识到他作品的重要性。
科尔早年曾经师从政治漫画家安德列?基尔,受基尔自由色彩的影响以及与基尔交往的绘画界朋友的启迪,而发展出学院派的,反理性、反中产的\不连贯\美学特质。科尔后来进入法国高蒙片厂工作,在编剧之余,制作出一张手绘的\幻影集\。1912年,科尔受邀前往美国加入\伊克莱尔\公司,展开另一阶段的动画制作。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将当时知名的通俗漫画家麦克?马努思的漫画画成动画。在1908年到1921年,科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清洁,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象和图象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是使动化成为自由发展的图象 ,并坚持个人创作的路线。此外,他也是利用遮幕摄影结合动化和真人动作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他于1938年1月20日趋势,享年81岁。
另一位早期的伟大动画家是温瑟?马凯。马凯不是发明动画的人,但是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他于1871年9月26日生于美国密西根,早年曾为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后来进入报社当记者和画插图。并成为知名的漫画专栏画家。他最著名的《小尼摩游梦土》首刊于1905年,其中对生活的细微关、幽默的趣味表现、丰富的 想象力和气派的空间调度,树立了作品的特殊风格。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他从事动画的原由实出突然,他的儿子把每个星期天的连载漫画剪下做成指翻书,这个游戏启发了他,而且之前他也看国布莱克顿和科尔的动画短片。1911年,马凯作除了生平第一部动画影片,内容取自\小尼摩\漫画中人物的逗趣动作及其经历的怪事。他亲手一格格着色,动画从此有了颜色,五彩缤纷。此外,马凯更擅长在平面动画中营造三度空间的流畅动作,观众甚至以为他参照了真人演出的影片。1912年1月,马凯又完成了《蚊子的故事》,除了表现角色动作外,还具备了故事的结构。
1914年,马凯推出电影史上著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他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情节,一开始恐龙葛蒂随从马凯指示,从洞穴中爬出向观众鞠躬,表演时顽皮地吃掉身边的树,马凯像个驯兽师,鞭子一挥,葛蒂就按照命令表演,结束时银幕上还出现动画的马凯骑上恐龙背,让葛蒂载着慢慢走远。
这部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电影,用墨水和纸张所画的画超过5000张,整体感流畅,时间换算精确,显示了马凯不凡的透视力。
马凯对戏剧效果的掌握也有充分的认识。在创造了《恐龙葛蒂》之后,他接着做了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记录片《路斯坦尼雅号之沉没》(1918年7月)。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战时的悲剧故事创作的,英国路斯坦尼雅号被一艘的国潜水艇撞沉,1198名乘客葬身海底。他 将当时悲剧性的新闻事件,在舞台上逐格呈现,特别是穿将沉入海中,几千人坠入海里小时在波涛中的画面,用动画表现,让观众十分震撼。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奖金25000张的素描,这在当时可说是创举。
三总言之,在发展多重角色的塑造,结合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以及暗示三度空间的画面美学风格上,马凯的努力是不可忽视;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观念的人。而他以一个漫画家专业的素养为动画开辟的路线,也预告了一个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
大概也是此时,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在美国,由于布莱克顿和温瑟?马凯的成功,动画片厂逐渐兴起。1913年,第一家动画公司在纽约设立。拉奥尔?巴利是加拿大籍法国画家和动画家(1874年1月29日生于蒙特利尔),发明了在画纸上打定位孔的方法,避免了桢幅转换时产生的跳动,从而形成了序列桢在序列桢中,一套北京只画一次。在前后两桢之间为角色的运动留出空间,插入纸张在此空间 中画出中间动作。这样,就可以逐步在纸上画出角色在不同时刻的运动形态。巴利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从开始就困扰着动画师们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运动起来,却不用每次都把角色和背景重新画一遍。1915年,巴利制作了动画《牢骚满腹的追赶者》。约翰?伦道夫?布雷(1879年~1978年10月10日),生于芝加哥。20实际20年代末,布雷发行了《托马斯猫的初演》,这是第一部彩色动画影片(注:精确地讲,这是第一部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动画影片。因为在电影业发展初期,许多彩色电影是通过手工来上色、吸收和改色的)。正如片名所告诉我们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小猫,首次表演追逐老鼠,但却在面对一直大老鼠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这部电影很成功,但它所采用的技术(双色双底着色)的成本被认为过于昂贵。这种电影胶片极易受到刮划和磨损,因此无人再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复此类试验,直到十多年后才有人再次尝试制作彩色动画影片。其他影片方面,布雷工作室的主角是戏剧人物《上校希撒?莱尔》。早期有许多卡通是把流行连环漫画搬上银幕,譬如《马特和杰夫》、《疯狂的猫》,原本就是观众喜爱的卡通人物,现在动了起来,宛如真人,更增添了他的魅力。
1915年厄尔?赫的发现了塞璐璐胶片,取代了以往的动画纸,画家不用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将人物单独化在塞璐璐上而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
这一年,在巴瑞公司工作的麦克斯?弗雷希尔(1883年~1972年)发明了\转描机\,这个装置允许动作实况连续场景转换为桢桢相连的绘画。他的合作这是他的兄弟乔?弗雷希尔和达夫?弗雷希尔。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一五一十的转描在塞璐璐片或纸上。他在1916年~1929年创作的《墨水瓶人》和《小丑可可》,就是利用转描机和动画技巧制作出来的。1921年弗雷希尔兄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到1942年这个工作室在美国和全世界是仅次于迪斯尼的第一个工作室。
1919年,加菲猫在派特?萨利文(1887年~1933年2月3日)公司的奥托?麦斯莫(1892年8月16日~1983年)的孕育下,在《猫的闹剧》中首次登台。加菲猫是米奇老鼠出现前美国动画中最重要的角色。受欢迎的程度足可以和后来的迪斯尼公司的卡通人物媲美,特别是在知识分子的观众群中也广为流传。 加菲猫的影片包含了很多表现动画特性的视觉趣味,梅斯麦沿袭了马凯创造葛蒂的诀窍,赋予加菲猫独特的个性,并设计了好几款的表情和姿势,使得加菲猫在众多动画角色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连续10年最受欢迎的卡通角色,加菲猫玩具、加菲猫唱片、加菲猫贴纸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以儿童为对象的新市场,一套有创意的电影销售模式,也因此建立起来。
这段时间卡通动画可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许多响亮的名字,如麦克斯和戴夫?弗莱雪、保罗?泰利、华尔德?兰兹(1900年4月27日~1994年3月22日),兰兹曾制作了系列剧《小傻瓜》和《幸运兔奥斯华》等。而20世级20年代到30年代创造出来的动画人物,如大力水手波派、乌乌啄木鸟,即使在今日仍然脍炙人口。 四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卡通动画不但成为年轻艺术家钟爱的行业,更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娱乐形式。而卡通明星贝蒂布鲁在原画家的精心设计和修饰下,在1932年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性感象征,声势不亚于好莱坞巨星。
这段时间,欧洲动画家的景况和美国大相径庭。除了偶尔零星的活动外,很少能像美国一样发展成动画工业模式。而从美国输入到欧洲的卡通动画片,又使费用较为高昂的本地动画片相形失色。
斯坎德纳维亚半岛的动画家维克多?柏格大于1915年曾拍过一部9分钟的动画片《Trolldrycken》,是关于酒精作用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评价和票房都不错,但它所引发的热潮,在瑞典也只是维持了几年而已,到了1920年就逐渐冷却了。1926年,华尔泽?罗特曼与洛特?蕾妮洁合作制作了世界最早和欧洲最早的动画故事片之一的《阿克麦德王子历险记》,使用的拍摄技术涉及到一种特殊种类的剪纸动画片(那些剪影是从黑色的纸上剪下来的),也叫\中国皮影戏\,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