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度三界沟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当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或老空巷道回风口CO浓度大于400ppm时,能检测出C2H4、且不断上升,遗煤氧化进程进入加速氧化阶段或激烈氧化阶段时,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防止煤炭自然发火或灭火。
1、注氮方式
实施连续注氮方式,当采空区已经自燃发火时实施注氮作为一项应急措施灭火。
2、注氮防灭火系统及注氮防灭火工艺 a、注氮流量计算
(1)采空区遗煤自燃时的上限漏风强度最小值确定为0.0015m3/sm2。
●
采空区自燃带浮煤自燃时上限漏风量最小值理论计算 Qv=LHqA =1.5×100×25%×0.09=3.375(m3/min)
●
●
●
式中:H——采空区自燃带的高度,取最大值为1.5(m)
L—— 采空区自燃带的宽度,取为100(m) A—— 采空区自燃带的孔隙率,取为25%; q——采空区浮煤自燃时上限漏风强度最小值。
q=60×0.0015m3/sm2=0.09 m3/minm2
●
●
(2)注氮流量计算
按采空区氧化带氧浓度计算注氮量,公式如下:
QN?60?(C1?C2)Qv(14%?7%)?3.375?60??354.5m3/h
CN?C2?197%?7%?1式中:QN ——注氮流量,m3/h;
QV——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取3.375m3/min。
16
C1——采空区氧化带内原始氧浓度,取14%。 C2——注氮防火惰化指标,取7%。 CN——注入氮气中的氮气纯度,取97%。
根据以上的计算,选择的制氮设备产氮量应不低于354.5m3/h,故,矿选用的2台DM-1000型膜分离制氮机能够满足要求。
b、输氮管路 (1)管路选型
氮气输送管按每台制氮机的氮气产量计算,即按氮气流量1000m3/h计算,管路管径计算如下:
D?145.7Q1000?145.7??133 V60?20式中:D——管路内径,mm;
Q——氮气流量,m3/min。
V——管道内氮气平均流速,取20m/s。
经计算,注氮管路选用一趟内径133mm。工作压力1.5MPa的低
压胶管。
(2)管路铺设
在工作面辅运顺槽的设备列车前段,安装注氮设备,制取的氮气通过一趟胶管铺到工作面进风隅角后,通过五通阀门连接3趟不同长度的支管﹝每趟支管均由Φ127的地质钻杆连接而成,每趟地质钻杆前端(长度为0.5米左右)钻有若干小孔,并用木垛加以保护。其中,一趟长度90米,埋到采空区自燃带最里面;一趟60米,埋到采空区自燃带中部;一趟30米,埋到采空区自燃带最外面)。
17
c、注氮工艺
当工作面采空区需要注氮时,开始在采空区埋第一趟支管并开始进行注氮。当工作面推过30m(即氮气释放口间距),埋入第二趟支管,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节延接以上两趟管路。当工作面推过60m,埋入第三趟支管,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节延接以上三趟管路。当工作面推过90m,第一趟支管进入采空区窒息带不需注氮时,在工作面顺槽内将其关闭,并切断与主管路的联接,将其甩到采空区内,开始埋入第四趟支管,并与主管路连接。以此类推,直到把有发火征兆的范围甩入采空区窒息带为止。
3、安全通风量计算
在输氮管路沿途或工作面,假设2000m3/h(两台同时工作)的氮气全部泄漏,能否造成泄漏区域缺氧(按空气中氧含量为20%,泄漏后混有氮气的空气中安全氧气含量按18%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20%Q=18%(2000+Q) Q=18000 m3/h=300 m3/min
经计算,此时的安全风量应为300m3/min,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输氮管路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制定注氮作业规程,同时应严格要求加以落实,防止局部氮气聚集.
4、采用氮气防灭火时,注意事项:
1、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氧气浓度低,此处须采取通风供氧的措施,防止人员进入其内,发生窒息事故。
2、与采空区连通的密闭,有可能出现氮气泄露的现象,故,此
18
处密闭前距离不能超过5米,否则,必须设置栅栏,禁止人员进入。
3、至少有2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 4、。与采空区连通的巷道内风量必须大于300 m3/min。 5、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
六、均压防灭火
压力梯度是空气发生流动的动力,均压技术就是尽量减小压力梯度,从而减小漏风防止或抑制煤火的技术。均压技术分为开区均压和闭区均压两种,闭区均压可减少向封闭区域内的漏风,开区均压则可降低采空区周边的压差,减少向采空区浮煤漏风,从而降低自燃危险程度。
当井下与闭区相连的巷道较多,漏风通道也很多时,很难做到完全封闭,并且密闭墙不可能完全气密,加上大面积采空区的进、出风侧的压差大、采空区周围密闭多,密闭与采空区之间容易产生大量的漏风。均压防灭火技术能减小大面积采空区的漏风,从而可防止浮煤自然发火。均压防灭火技术是通过对火区或自燃危险区通风系统特点分析,制定采空区及周边巷道压能分布及阻力测定方案,分析采空区漏风主要通道,制定均压通风治理大面积采空区漏风的方案,以降低火区及可能发火的重要区域氧气浓度,达到防灭火之目的。
七、末采防灭火方案
末采阶段,因另加挂网等工序,工作面推进慢,因此必须加强末采时期的防灭火管理。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