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网络嵌入性视角下企业创新网络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申请书
题 目: 网络嵌入性视角下企业创新网络对知识转
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科 目: 授课教师: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日 期: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课题研究意义
1.1理论意义
传统创新理论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内部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专业分工的原因,不同的行为主体经营在不同专业领域,没
有一个行为主体具有完全掌控创新结果的能力。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实施创新,这些组织不得不与其他组织发生联系,以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和资源等。因而,众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对创新网络的形成展开研究,也有学者深入探讨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机制。而知识转移是网络创新的关键,而知识的转移或流动脱离不了网络的结构,Porter(1990)曾指出:网络中各结点的关系链既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通道,又是知识和信息在流动过程中进行增值的价值链,可见创新网络的结构对知识的转移存在特定的影响。“嵌人性”视角下,创新活动主体存在于社会经济网络与关系网络之中,彼此相互影响,以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相互联结。以“嵌入”视角揭示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关系与互动机理,为研究创新网络内的知识转移提供的独特工具,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同时研究还对于理解创新网络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2实践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和技术环境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产品升级更迭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扩散速度加快,企业创新所带来的先行者优势容易消失;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知识整合的趋势明显;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突破方向难以预测;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风险日益增加。由于企业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仅仅靠单一个体或群体实现技术创新越来越困难。此外,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工业化、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初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特区优势日渐消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内生发展和加快二次创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以企业间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技术创新,通过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知识创新网络,分散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整合创新资源。创新网络的形成及演化离不开技术知识转移,同样,创新网络的发展能够为企业技术研发等隐性知识的扩散和传播提供有效的途径。以知识转移为桥接点,深入研究创新网络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促使研发技术类知识在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的流动和转移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课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网络的概念最初来自社会学,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网络指由一组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如友谊、交易关系、成员资格等联系起来的结点(如个人或组织)形成的网络。借鉴社会网络的概念,通过用企业间关系代替社会关系,用企业代替结点中的个人,经济学家们建立起了企业网络的概念。作为创新网络概念的最早使用者,Freeman(1991)认为创新网络是一种对系统性创新的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联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他把“创新中的网络类型”分为:合资企业和研究公司、合作R&D协议、技术交流协议、技术推动的直接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和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目等。Nonaka & Takeuchi (1995)认为创新网络合并了正式与非正式的建于组织内部和跨越组织界限的联结,作为一种获取表现为规范化的系统知识、报告、软件及隐性知识的方法。创新网络把一个创新参与主体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交换和联系的创新过程模式进行概念化。
[3]
[2]
[1]
创新网络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一个正在崛起的学术研究热点问题,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源于两条主线:其一是创新理论的研究;其二是创新网络在产业集群的拓展应用研究,这两种起源直接对应到创新网络研究的两个层次即企业层次的创新网络和区域层次的创新网络,本研究关注企业层面的企业创新网络。关于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有学者从交易费用视角的研究创新网络,Mytell(1991)和Nooteboom(1999)认为机会主义假说并没有使企业获得诸如在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相互信任,任何创新网络内企业的控制机制可能损害创新。在创新网络的治理方面,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普遍认为信任是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如JONES(1997)等人提出网络成员应该自觉协调和维护网络整体功效以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从而构成网络治理的互动与整合机制。在国内,徐和平(2004)较早提出信任可以促进产品创新网络的构建和进化,是产品创新网络中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在创新网络与创新过程和技术创新方面,美国Ronald s.Burt教授在1973年的研究中便指出社会网络中存在两个过程对技术创新扩散产生显著影响,一个是信息的传播,另一个是社会影响的传递;Teeced & Lundvall也指出企业或者组织间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Jaffeetal(1993) & Anselinetal(1997) 过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的“溢出”效应集中在与知识临近的空间区域内。
在创新网络的功能方面,众多学者对创新网络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机制纷纷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着重探讨的问题。创新网络是获得技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过程包含知识创造到知识转移全过程,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性要素对创新起重要作用。作为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产出,知识通常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公共物品(即企业产生的技术性知识不能完全被开发该知识的企业独占),也意味着该技术知识能够被其他企业免费或低成本进行复制,而网络则为促进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提供了条件。Jennifer & Spencerpl(2003)揭示了在全球企业网络中知识共享与创新系统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表明进行知识共享企业会获得更好的绩效。Ahuja认为网络合作和关键资源与促进知识转移相联系,网络不仅促进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还促进新知识的产生,网络中的组织相对于其他公司更容易获得中心与影响力的位置
[10]
[9]
[8]
[7]
[6]
[5]
[4]
;Stuart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合作以及为合
[11]
作创造便利条件的网络环境对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实现的作用险,网络形成了知识转移和学习过程
[12]
;Brian Uzzi & Ryon
Lancaster(2003)通过对市场中学习的研究,表明通过创造知识交易的渠道和降低学习的风
;党兴华、李莉(2005)等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认
为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所有企业组成一个知识场,其中每个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主体,拥有特定的知识势能.高位势与低位势知识主体之间由于位势差而存在着自然的知识流动
[13]
。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创新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创造知识,组织通过知识交流与整合实现创新。弗里曼(1991)认为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在于集群内部存在知识溢出效应,该效应是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和集群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率提高的源泉。Fleming研究认为创新中由专利及新产品来反映的知识创造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要素(知识、问题、解决方法)的累积、组合
[14]
[2]
。CowaIl(2004)通过仿真手段模拟了创新网络结构
[15]
与知识扩散的关联过程,发现扩散模型下知识水平的变动与创新网络的结构密切相关,当网络呈现小世界性时,网络行为者知识水平达到最优
。Schilling(2007)从网络结构对知识
[16]
创造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创新网络对于知识创造有显著影响,嵌入于网络联盟呈现高聚类性与高接近性(平均路径长度短)的企业具有更好的知识产出
。池仁勇(2007) 通过对区域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以及网络结点的关系链系统研究,利用2001-2003年264家浙江省中小企
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络结点联结强度对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新产品开发等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影响
[17]
。另一方面,知识转移作用处于网络过程的中心地位,其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其一,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其强调在创新的劳动分工中互补性资产的重要性;其二,知识转移发生在网络里现有信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组的时候。Ahuja认为网络合作及关键资源与促进知识转移相关,网络促进知识转移和新知识产生,网络中的主体更容易获得中心与影响力位置
[10]
。Michael Fritsch(2010)对德国300家区域创新网络企业实证研究证实网络主
体强联系对于知识创新有显著效益且网络集聚对知识与信息转移有显著影响[18];Rian,Uzzi(2003)通过对网络成员市场学习研究,证实通过创造知识交易渠道和降低学习风险,网络实现了知识转移和学习过程
[19]
。Antonio Capaldo(2007)通过纵向案例比较研究不同网络
[20]
关系对处于网络联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知识密集型战略联盟企业提升能力的核心在于整合大量的网络成员异质性弱联系与核心成员的强联系
。Hsin & MinHung等(2008)从
[21]
知识管理视角研究了创新网络结构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认为不同社会网络结构促进了不同知识管理行为进而影响不同阶段的创新激励,最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已有少数研究者试图从网络嵌入的角度来研究创新网络和知识管理相互作用的机理。网络嵌入性发端于社会网络研究当中,现在正在商业、组织间关系等领域发展和延伸。嵌入性有多种分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两类嵌入性的研究给研究者分析各种网络提供了分析工具,网络嵌入性视角对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非常关键,不同的嵌入特性会影响创新结果的不同产出
[22]
;李妍等
(2010)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了网络嵌入性、创新动力、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探讨网络嵌入中技术嵌入性与业务嵌入性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动态性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嵌入性的各个维度因素对创新动力有促进作用,进而对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23]
。胡祖光等(2010)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建立了
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模型,并采用数值实验分析了网络嵌入性与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关系嵌入性相比,当结构嵌入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时,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规模会更大、集聚现象会更加明显、平均最短距离会更小,整个网络更加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
[24]
。游达明等2008认为集成创新网络的集优、协作的特性为企业抢占先机、占领市场
[25]
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嵌入性视角探讨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分析了集成创新网络的自组织增强机制、弱联结机制与信任机制
。
综合前述文献,可以看到创新网络的研究是一个比较热点的领域,国外的研究大侧重于有关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模型研究,具有较大的原创性和启发性,国内在创新网络研究方面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以规范研究为主,偏重于定性分析。对于企业层次的创新网络研究主要是正对企业组织层次上的联系,网络中作为单位的参与者是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分析也是研究重点。有关知识转移和创造的研究相对创新网的研究要成熟很多,具有各种成熟的概念和数量模型,然而将知识转移和创造研究与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的研究尚不见多。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的创新网络研究多聚集在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及演化机制的研究,并为扎根于更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内的知识流动和转移,因此本研究拟在这方面实现相应的突破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